國內上市光伏企業的年報近日紛紛出爐,與去年的“哀鴻遍野”不同,今年上半年七成左右的企業實現盈利。在傳統組件制造業務仍舊低迷的當下,早前企業不愿意參與的國內電站項目已經成為業績增長的動力。
電站成業績增長引擎
經過近兩年的產業低迷期,今年上半年部分企業的業績已經實現扭虧為盈。統計30家發布中報以及業績預告的公司,其中22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盈,占已發布2013年中報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七成。
特變電工1日發布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為17.35%,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陽光電源日前也稱上半年實現主營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99.6%,實現凈利潤0.54億元,同比增長19.53%;航天機電等多家企業也于近日發布了業績超預期預告。多數公司表示,為企業貢獻業績的是光伏電站項目。
“為了轉移傳統組件業務帶來的銷售壓力,多數光伏企業都將上半年的投資重點放在利潤可觀的電站上,而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電站項目也為企業帶來了超預期的盈利。”申銀萬國新能源分析師余文俊說,隨著政策的陸續出臺,下半年的業績還有望繼續增長。
而就在去年以前,由于國內電站市場不成熟、政策方向不明確、難以拿到回款等原因,光伏企業對國內的電站還抱著嫌棄的態度。
隨著經濟的不斷放緩,政策的指引和幫助,不僅光伏企業,一些本來不是光伏企業的企業,也看中電站的可觀利潤而加入到光伏大軍中。算上近兩個月來剛剛加入光伏業的“新軍”松遼汽車、江蘇曠達,如今,滬深兩市太陽能上市公司陣容已達到34家。
“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是好事,不但可以增加國內的組件需求,還有助于光伏的推廣。組件不賣錢,電站項目的盈利就尤為重要。”晶科太陽能全球總監錢晶對記者說,西部光照好的地區電站收益率有的能達到近20%,比較差的東部地區也能達到8%以上。
分布式發電受追捧
在外銷因歐美“雙反”遇阻的情況下,國內市場被寄予“救市”厚望,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尤其被視作未來國內光伏市場發展的重頭戲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