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禹城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告訴記者,分布式光伏示范區未能出爐,也與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遲遲未出相關,因為后者是示范區建設的核心之一。“沒有具體的度電補貼,企業無法對財務投資收益做出預判。”
據可再生能源學會人士透露,國內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區的補貼標準是0.42元/千瓦時(度),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
此次示范區實行的0.42元補貼標準,較能源局規定的最高上限僅差3分錢,但跟發改委征求意見的0.35元/千瓦時,有7分錢的提高。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的相關測算顯示,當度電補貼區間在每千瓦時0.40元-0.45元之間,多數省市工商業分布式發電項目的內部收益率能達到8%以上,江浙地區能達到12%甚至15%。
分布式光伏補貼缺口
7月31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敲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補貼方式:按發電量給予補貼(即度電補貼),補貼資金由電網企業按電費結算周期發放。不過,《通知》也未明確度電補貼額度。
該意見還提出建設100個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并要求簡化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浙江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坦言,該公司在寧夏石嘴山有一個10MW的光伏項目,“但是上網電價補貼到現在還沒有下來”,而補貼是按照先來后到的原則。未來分布式發展,補貼將是一大制嗤周掣肘。
上述可再生能源學會人士同時對記者透露,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用擬再次上調,從現在的0.8分/千瓦時調整為1.6分/千瓦時。上調之后,不僅解決目前100多億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難題,同時為未來建設100個分布式光伏示范區打下基礎。
據了解,與國家財政年度安排的專項資金一起,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與之共同構成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用以扶持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據安排,財政部主管專項資金,國家發改委主管電價附加。
“事實上,分布式光伏示范不應該僅僅在集中式分布,更大的重點是個人分布式。”丁文磊告訴記者,集中式分布光伏發電需要大量的屋頂,而目前在這一塊優質資源已剩下不多,“歐美的成功經驗都是大力發展家庭用戶的個人分布式,讓家庭用戶用上清潔的能源,同時成為一項理財的選項,這才是分布式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