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穩行的腳步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一波“寒流”席卷全球光伏產業,多晶硅產品價格一下子降低一半,從上游多晶硅到下游光伏組件,從大型上市公司到民營小工廠,堪稱哀鴻遍野。
“多晶硅價格驟降,擾亂了整個光伏產品價格,薄膜太陽能產品價格也受到影響,不過相比國內大型晶硅廠商負4%到負5%的毛利,宏威去年還能保持16%左右的毛利,而前年則能到30%”。談起目前的光伏產業現狀,范繼良對宏威遭池魚之殃不勝感慨。
市場驟冷帶來的后果之一是:為了走得更穩,宏威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
按照計劃,宏威將在2011年到2015年分期建成13條生產線。一期項目將投資30億人民幣建設兩條生產線,硅基薄膜電池的產能為240兆瓦,預計將在2012年1月建成。而自2011年9月動工以來,原本預計的投產日期也由2012年初調整至當年10月。而記者從宏威了解到,直到今年5月宏威這一項目才實現正式投產,在經過產能爬坡期后將迎來產能快速釋放,其項目投資額也差一點達到原定的30億。
范繼良表示,宏威并沒有縮減或者停止投資的計劃!霸擁椖渴俏迥攴制跐L動投資,累計起來投資100多個億,而不是一下子全投進去”。
邁開兩條腿走路
盡管腳步有所放慢,范繼良對今年宏威光伏產業保持高增長依然樂觀。信心之一是宏威采取“高轉效”單晶薄膜產品和低成本硅基薄膜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據介紹,宏威的單晶硅薄膜電池已經超過國家的轉化效率準入門檻,量產中達到了21%、22%,而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的轉化效率一般在18%左右。未來,宏威這一領先國內的產品將占到整個宏威產品銷售的八成以上。另一方面,宏威原有的硅基薄膜產品,比晶硅產品的成本要低40%,價格優勢巨大。
此外,在他看來,歐盟反傾銷針對第一代晶硅產品,而不是第二代薄膜電池產品,宏威并不像國內其他廠商那樣身背巨大的包袱,面臨出口市場驟降的窘境,先進技術產品和經營策略可讓其靈活應對市場。
目前,宏威九成以上的產品依然銷往海外,這相比于紛紛轉戰國內的企業來說表現堅挺,但宏威對國內即將開啟的巨大市場也非常期待。
“今年我們的銷售重點開始往國內轉移,之前的政策都不完善,國發24號文下來之后力挺分布式能源,我們的薄膜電池正好是未來發展分布式發電的主力軍。”范繼良稱。據他估算,若分布式發電大面積鋪開,單單在東莞就至少有1GW到2GW的本地市場蛋糕可以分享,結合供應鏈的優勢,東莞光伏業基礎薄弱、規模小的劣勢,宏威這樣的本土企業也能得到很好的培育。
范繼良對時下的光伏行業有兩個基本的判斷:大者為王,剩者為王,意為擴大產能、形成規模才會有競爭優勢,同時又要在寒冬下穩妥地生存下來才有希望!叭缃,希望政府一如既往地相信并支持企業,共渡時艱,因為春天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