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6月16日上午,國家能源局召開分布式光伏發電工作會,要求7省7市根據《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工作方案》(下稱《示范區方案》)上報實施方案,這7省7市為: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遼寧、江西、深圳、寧波、青島、大連等。
根據《示范區方案》要求,7月10日前將整體方案上報能源局,7月20日公布示范區名單,7月30日開工建設。此次將示范區名單延遲一月之后出爐,跟申報踴躍需仔細甄選有關。
記者匯總《通知》數據顯示,在2013年實施749MW項目當中,規模從10-88MW、涉及90個屋頂業主(1-53.3MW不等)、自發自用比例從70%-100%;此中有15個獨資投資主體、3個合資投資主體。
“申報的項目很多,而為什么這18個項目入選,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指標是自發自用比例!倍∥睦诮忉專园l自用比例超過70%,余量上網的不多,由此不會對電網形成沖擊。
在王海生看來,能源局在首批示范區采取工業園區整體推進方式,其意為“先規;⒑笫袌龌!耙幠;梢詫崿F統一申報、統一管理,也可以提高后續的支持、認定、跟蹤監管效率。今后能源局僅和開發區管委會直接對接即可,減少管理成本!
目前國家給予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的上網補貼為0.42元/度,外加各地方的脫硫補貼電價。在國家補貼之外,分布式光伏電站補貼方案在各個光伏大省已在醞釀或已出爐,如合肥和江蘇的補貼是在國家補貼基礎上,再另外補貼0.25元/度。
以山東泰安高新區2013年建設35MW為例,總投資2.8-3.5億元,設計年發電量4141萬千瓦時。示范區每年可獲國家電價補貼約4100萬元,按照國家能源局暫定的20年補貼年限,總計可獲得補貼約82億元。
融資難題待解
丁文磊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示范區亦會相繼出爐,但問題在于融資和地方附加補貼額度,前者決定項目業主年內能否開工,后者決定項目有多值錢。
以項目最大的北京中關村海淀園為例,該項目單體規模為178MW,2013年開建規模為88MW,兩個數字均為18個示范區最大。與之相較,2009年中國首個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敦煌光伏發電電站僅為10MW。
資料顯示,該項目業主為北京遠方動力可再生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內容為: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53.3MW,中關村軟件園25MW,清華科技園4.4MW,中關村科技園4.9MW,所發電力90%以上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