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寄予厚望大干快上的朝陽產業,到眾投資人一擁而入慘不忍睹的業績,如今光伏產業正在進行洗牌。昨天,甌海法院裁定批準通過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中硅公司”)的重整計劃,最終確認無爭議債權2.29億元,普通債權清償率為6.66%。這是目前甌海法院首次審結光伏企業破產重整案。
法院相關人士透露,該案是我市光伏洗牌“第一案”,很可能也是國內光伏類企業重整成功“第一案”。
胡福林是“間接”股東
溫州中硅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瑞新集團有限公司與溫州中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各占50%的出資比例。該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利用技術的開發及生產、銷售太陽能產品、光伏應用產品等經營活動。
幾年前,光伏產業頂著新興產業的光環,受到國內資本的熱捧,制造了一個個傳奇的創富神話。
知情人透露,溫州中硅公司的股東之一—溫州中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注資方正是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除了溫州中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外,胡福林還投資了另外多家主導光伏產業的企業。
然而曇花一現,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遭遇寒冬。產能過剩、國內需求疲軟、出口遭遇美歐“雙反”阻擊,光伏企業迅速被推到了生死邊緣。
據稱,信泰集團資金鏈斷裂源于民間高利貸用于大規模投資光伏產業。因為眼鏡行業利潤率較低,新能源的暴利令胡福林全力投入。胡福林不惜借款投資,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