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機制初見成效
所以說,如果嚴格按照市場化的原則推進光伏產業的兼并重組,顯然動力不足。但《意見》中也提到:“要毫不動搖地推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那么,顯然更不能讓那些暫時遭遇經營困難但仍有發展潛力的光伏企業在“寒冬”中自生自滅。為此,目前的兼并重組的方式不妨嘗試新的思路,在大力拓展國內應用市場的背景下,中央政府簡政放權將決策權交給地方,而地方政府就可以憑借下放的光伏電站項目審批權,“倒逼”出優勢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的積極性。
目前看來,這種“加包袱”式的交易模式已經初見成效,許多瀕死的光伏企業因此而恢復了生機。包括京運通和愛康科技在內的多家公司在從上游制造業進軍下游電站開發的過程中,都是先收購某些地方已經處于虧損境地的光伏企業股權,之后再與企業所在地政府簽署電站開發協議,最終實現了多方共贏。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雖然并非完全的市場化運作,但是非常符合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形勢,也確實行之有效。
據記者了解,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將認真吸納企業建議,進一步加強實地調研、聽取行業意見,會同投資、財政、商務、稅務、金融等部門共同研究,加快制定出臺《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意見》,同時與國家政策性銀行等加強協同配合,加快推動國內光伏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作。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編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正征求有關部委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將于近期發布。規范條件將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對于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顯然,此舉也將大大推動兼并重組的進程。讓我們共同期待,兼并重組這條國內光伏產業的救贖之路能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