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述排放標準,電力行業普遍認為過于嚴格,且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新排放標準全面提高了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嚴于所有現行的法規和行政要求,且極大超過了‘十二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目標要求。”中電聯專家指出。
對此,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王開宇曾向本報回應稱,修訂污染物排放標準,需要綜合考慮環境質量要求、環境污染現狀與行業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我國能源結構中,火電在電力裝機中比重超過70%,加之國內外環境管理方式的差異,要求對燃煤機組采取更加嚴格的控制措施。
建議出臺電力排放支持政策
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92%、27.6%的火電機組已分別安裝了脫硫、脫硝裝備。
中電聯統計,2012年底,我國煙氣脫硫機組達到6.75億千瓦,煙氣脫硝機組2.3億千瓦,規劃和在建超過5億千瓦。
上述中電聯專家認為,火電機組不是霧霾主要因素,而且火電節能減排正在付出巨大經濟代價,需要出臺節能減排支持政策和電價政策。
其舉例稱,目前全國燃煤電廠現在一年排放150萬噸煙塵,而這個數字在1980年是400萬噸左右。三十多年來,我國燃煤電廠裝機翻了十幾倍,但煙塵排放總量卻大大下降。電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005年的1300萬噸降到2012年的883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到900多萬噸。
有電力企業反映,火力發電機組安裝脫硫、脫硝和除塵裝置并投運后,大約需增加發電煤耗3-4克標準煤/千瓦時,給電力行業節能帶來新的壓力。
按照新的排放標準,2011-2015年期間全國需要完成脫硝改造的煤電機組高達6億千瓦。多個發電企業負責人在多種場合表示,0.8分/千瓦時的脫硝電價補貼未能覆蓋大部分電廠成本,建議提高脫硝電價水平,緩解火電運營壓力。
在除塵方面,發改委環資司官員預測,從經濟效果看,煙塵排放降至30毫克/立方米,至少每度電再加2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