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美國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下跌,頁巖氣開發的利潤越來越薄,甚至無利可圖。美國商人們開始將興趣轉向價格更高且同樣可以利用頁巖氣技術進行開采的非常規石油——頁巖油。去年,美國頁巖氣產業顯示出了頹勢,許多企業瀕臨破產,關閉了不少井。
《紐約時報》、《外交政策》等美國媒體先后提出質疑,更有甚者將頁巖氣產業比作美國下一個“兩房危機”。他們認為,美國頁巖氣產業的興起得益于國際資本的大規模進入,但資本的進入掩蓋了頁巖氣產業的巨大資源遞減率(一些氣井的壽命往往只有一至兩年)這一最大問題。這使得頁巖氣的生產成本高企。盡管如此,前期復雜的融資合約卻迫使很多頁巖氣公司必須咬牙繼續生產,這也使得很多公司背負了巨額負債。
頁巖氣產業的泡沫一旦被戳破,為數眾多的頁巖氣公司的債務危機或許將形成洪水猛獸般的金融危機。
頁巖氣真的適合中國嗎?
美國頁巖氣革命還是激發了其他國家的能源夢想,包括中國。對于中國這個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消費大國,頁巖氣的確預示著一次新的希望。
據我國國土資源部的數據,目前我國頁巖氣技術可開采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米。“25萬億,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梢韵胂,去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為1500億立方米,國內天然氣的產量是1000多億立方米,進口400多億立方米,現在我們還有500億立方米的缺口!币晃粐临Y源部油氣戰略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國天然氣以產定銷,如果放開使用,中國天然氣的消費可不得了,頁巖氣的開發是在為中國提供一次能源結構調整的機會!
然而,因為中國的地質條件、市場環境與美國迥異,完全照搬美國技術和模式,復制頁巖氣革命幾乎不可能。
美國能源安全委員會高級顧問蓋爾拉夫特今年6月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也建議中國:“頁巖氣或許不是中國最好的選擇。原因就是,有很多的天然氣開采成本比頁巖氣更低。其中之一便是煤層氣,也就是煤礦中產出的天然氣,因為煤埋藏得很深,開采的時候也能同時汲取出許多天然氣。其次,中國正在逐漸推動其鄰國出口天然氣給它,比如巴基斯坦、俄羅斯、緬甸等。在附近就有很多傳統天然氣的選擇,價格甚至比頁巖氣更低。所以不一定有必要 超前 地開采頁巖氣!
蓋爾認為,中國能源的未來在核電;诖,有專家認為此前秘而不宣的美國前幾年突然向中國兜售頁巖氣,意在讓中國把眼光都集中在頁巖氣上,就放過了對未來領先的核裂變等高科技清潔能源的研發。
但同時,也有專家認為,頁巖氣成本和價格的問題,應該被視為正常的商業風險,雖然開采技術還不完善、不成熟,但頁巖氣本身的顛覆性意義不容忽視——“頁巖氣不僅在油氣領域撼動了傳統統治地位的有機生成學說,為未來油氣生產開拓了更為廣闊的領域,而且沖擊了全球固有的能源經濟和政治版圖,使得油氣成為更加豐富且分布更加均勻的資源。”
那么,中國發展頁巖氣,就必須在能源結構、新能源革命和風險控制之間尋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