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光伏產業生產過剩,多晶硅、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遭遇不同程度的虧損,拓日新能、超日太陽、向日葵等光伏企業紛紛轉戰光伏電站市場,或啟動需求市場,消化過剩產能;或轉賣電站,獲取盈利。保利協鑫、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也加速在日本、北美、東南亞等新市場進行光伏電站的布局,延伸產業鏈。
在多晶硅、電池組件利潤暴跌的今天,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潮已經興起。
地方電網VS國家電網
天華陽光30MW項目是一個幸運兒,通過地方電網,省去很多審批環節。新疆建設兵團第一師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說:“阿拉爾市電力和電網是一體的,發電和輸配電是一體的,由第一師統一管理,節省審批時間和程序。新疆電力公司已經明確表示同意兵團電網通過南疆支網接入國家電網,消納阿拉爾市多余的電力。”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電網都有這種好運氣。
國家電網與地方電網一直以來都似針尖對麥芒,爭論不下。
蒙西電網是地方電網,在內蒙古7000多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中占到了60%,發電量遠遠超過了當地的需求。但目前,外送的電不到400萬千瓦,不及蒙西電網發電能力的十分之一。
蒙西電網副總經理楊泓說,“從2002年電力改革以來,蒙西電網裝機容量翻了將近八番,外送通道卻沒增加一條。要想將富余電力外送出去,蒙西電網必須要與目前唯一的大型外送通道——國家電網中的華北網,進行‘網對網’對接。蒙西電網能夠輸出多少電,由購電方華北網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