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專業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zoom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吉瓦,甚至比國家新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達35吉瓦的“十二五”目標還要超出逾3倍之多。若按7.5元/瓦的平均投資成本計,未來幾年將有萬億元資金投入到這場光伏電站的建設浪潮當中。
而這場浪潮的參與者也可謂來路五花八門。據記者梳理,目前國內光伏電站開發的第一梯隊當屬傳統五大電力集團以及中廣核、航天機電和招商新能源等央企新貴。其中,中電投一家就囊下了目前全部光伏電站項目的1/10份額;而在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西部地區,有60%的光伏電站項目開發權被央企穩握手中。
第二梯隊則多為向上游延伸過來的光伏制造業企業。A股光伏制造業板塊數十家上市公司,近兩年來幾乎都開始涉足電站開發業務,其中雄心最大的當屬海潤光伏,其目前簽訂的國內光伏電站規模已近500兆瓦,而在其規劃里,到2015年這一規模將達到1吉瓦(1000兆瓦)之巨。
余下的參與者中,甚至還有從各個行業“半路出家”而來的投資者。就在剛剛過去的7-8月份,就有至少兩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進軍光伏電站的公告:來自鋰電池研發制造的中天科技,擬投資2億元在江蘇如東開發光伏電站項目;而從汽車零配件業務轉型而來的松遼汽車,也擬定增募資23億元用于進軍光伏發電,雄心之大可見一斑。
上述光伏企業證代對記者介紹,即便是在他們公司投建項目的寧夏中衛,沙漠周邊已經齊聚了國電、中冶恩菲、京能和航天集團等諸多“國”字號軍團,“你能切身體會到這股熱潮的無處不在”。
回報預期仍在“畫餅”階段
與日俱增的光伏電站投資熱均指向一點——遠高于光伏制造業的投資回報收益。
根據理論測算,綜合各種因素,目前西部光伏電站投資回報的內部收益率可達8%-10%,如果投資方對下游的議價能力較強,甚至還有可能更高;只需要20%的自有資金,10%的凈利潤率便唾手可得,投資光伏電站的凈資產收益率甚至高達50%左右。如此算來,光伏電站開發的確是一樁不錯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