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第一難:缺錢難倒英雄漢
眼下,光伏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金。前幾年光伏出口行情火爆,回款快,銀行搶著放貸。現在,光伏企業是很難拿到新貸款的,有的銀行還搞提前收貸。
“前些日子,我們公司被銀行收走近20億元。公司賬上現在雖有十幾個億,但不敢用,擔心哪天銀行突然又來收貸。”一位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現在承擔的是雙重成本,一邊是十幾個億資金擱置,增加財務成本;一邊要向基金公司融資,多支付幾個甚至十來個點的融資成本。
國內應用市場的開啟,讓我國光伏產能有了新消納渠道,而從向國外賣光伏產品轉到國內建光伏電站,同樣繞不開資金難題。
以無錫振發新能源為例。該公司前不久在甘肅金昌建成并網的100兆瓦光伏電站,總投資約10億元,設計年發電能力1.7億度。公司副總經理錢仲炎說,公司創新發明對日跟蹤技術,曾創下日發電86度的最高記錄,但正常發電情況下,再考慮天氣條件等因素,按照西部地區上網電價1度電1元計算,收回投資也要6-8年,“漫長的投資回報期很難讓銀行動心”。
專家表示,作為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有很強的生命力。歐盟調整光伏補助政策,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受制于電網的承載能力。如今,電網瓶頸消除,下一步可能迎來建造屋頂電站的機遇,其補貼政策也由補發電改成了補用電。“對我國而言,關鍵是形成有序的光伏產業環境,有效加大國內市場應用,特別是要變普惠政策為扶持重點企業,激勵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