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5個地區同步推進計劃
具體而言,就是把開發區分成“城市中心區”、“努沙再也區”、“西門開發區”、“東門開發區”、“柔佛州國際機場周邊區”5個旗艦地區,分別進行建設。稱得上是一項發揮每個地區特色的高水平復合開發計劃。
以城市中心區為例,這里將把市中心打造成金融機構等匯聚的商業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同時也保留文化設施等,并且在濱水地帶建設娛樂設施和商用設施。按照這一方針,該區域將建設水電氣、公共交通、光纖網絡等基礎設施。同時建設無線通信環境,以實現隨處可以上網的“無線城”藍圖。
西門開發區與東門開發區都擁有大港口,因此,這兩個開發區將發揮地理優勢,吸引機電、化學、食品等產業,把自己打造成進出口的門戶。
依斯干達區域發展局(IRDA)將在這些地區的開發中都融入低碳思路。力圖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同時,激活產業。發展局計劃開展的活動之一“可再生能源轉換”就是一個例子。包括太陽能發電、使用固態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的生物質發電及水力發電在內,這項活動將通過建設新的能源基礎設施,創造相應的就業崗位,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普及。
比方說,發展局向松下公司訂購了共計210千瓦的太陽能電池板,于2011年在復合設施的屋頂等處進行了安裝。位于美國硅谷的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Solexel公司已經與依斯干達地區的士乃高科技園交換了備忘錄,計劃在園內100英畝土地上建設工廠,生產太陽能電池板。另外,發展局還在其抓緊建設的公共住宅的屋頂上推進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發展局表示,自從2009年把低碳作為依斯干達開發計劃的核心后,開發速度提高了。就目前而言,計劃整體雖然還給人以剛剛起步的印象,但基礎設施方面的開發已經有了顯著進展,旗艦地區之間開通了高速公路,部分旗艦地區還實現了100%寬帶覆蓋。包括周邊學校等配套設施在內,公共住宅的建設也進展順利。開發區的面貌隨時都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