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什么模樣?沒有人真正知道答案,但現實是:全世界約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里;預計至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75%。專家稱,是時候思考了,如何設計更加智能的都市環(huán)境,讓新建之城承載更多人口,讓百年老城持續(xù)發(fā)展。
“更智能”=“更綠色”?
如果說過去的城市由人打造,那么未來的城市由觀念打造。對于未來的都市空間究竟什么模樣,業(yè)界存在各種爭議。
一些專家認為“更智能”等同于“更綠色”,未來城市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碳中和城市,人們拼車出行,空氣質量大幅改善,辦公室窗戶不再緊閉。市區(qū)既有高樓大廈,也有移動暖房,屋頂上種植蔬菜植物,構建成片的“空中花園”,讓人感受到昔日田園風光。
“綠化”觀念的背后凸顯的是現實的迫切需要。英國帝國學院數字經濟實驗室負責人戴維·甘說:“城市發(fā)展正在接近崩潰邊緣,交通堵塞日益惡化,隊伍越排越長,運輸網絡時常延誤,電力系統斷供頻繁。”
馬斯達爾也許可以給甘一個滿意的回答。它是阿聯酋一座在建新城,位于阿布扎比沙漠中,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源頭”,其設計思路是打造“這個星球上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
市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太陽能發(fā)電站,另外建有許多風力農場。人行道設計非常人性化,馬路上看不到一輛汽車。眼下,馬斯達爾正在實驗無人駕駛的“聰明豆”迷你電動車運輸網絡,以期真真切切做到“零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