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財務專家向記者介紹,“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各項借款。同理,短期借款則是指企業借入的,還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種借款。由此,A股太陽能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總額猛增,意味著他們的融資需求仍然旺盛,而長期借款總額縮水,則意味著銀行給予貸款愈發謹慎”。
錢晶向記者介紹,“我國只有少數銀行能夠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長期貸款,一般的商業銀行最長只有5年,這與光伏電站長達25年的運營期限不符”。
“此外,為了管控風險,根據規定,光伏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除了準備資本金之外,還需對貸款額提供額外等額擔保。這意味著此類投資,特別是目前較為火熱的下游電站投資,必須百分之百以其它資產覆蓋,否則很難獲得銀行的授信資格。更為關鍵的是,我國銀行貸款利率普遍偏高,且國資和民營由于‘信用等級’的差別,導致融資成本不同,而這一局面,最終造成了大多數民營企業不能通過信用貸款來解決投入資金的問題。很多時候,過高的融資成本,令民營企業投資所產生的利潤,僅夠勉強支付銀行利息。”錢晶表示。
盼電站收益可抵押
如今,不少業界人士均認為,光伏融資難令開發下游(短期、長期持有電站)的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受阻。
錢晶認為,“若光伏沒有強力支持就難有大突破,在統一思想的前提下,任何幼苗在未長成前,都需要外部力量,才能使它健康成熟起來,逐漸減少對外力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