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認為是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肩負著再次升級各個產業的重任。相信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各個行業在物聯網的武裝下必將煥然一新。物聯網雖然對各個應用行業的優化形式不盡相同,但是它的本質還是一樣的,都是圍繞信息的感知、傳遞、處理展開的。就目前物聯網對大多行業的改造來看,是由“亡羊補牢”到 “守株待兔”的轉變。
2009年自物聯網概念的熱炒以來,智能安防、智能電網、智能農業等一些列冠以智能的行業也隨之粉墨登場。雖然智能安防的查秋毫、智能電網的堅如磐石、智能農業的呼風喚雨看起來智能的都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物聯網的三層構架展開的,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的捕獲。我用“守株待兔”來描述物聯網感知層捕獲信息的特征。
“亡羊補牢”的現狀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行業仍然停留在“亡羊補牢”的現狀。以電網為例,自然災害和外力破壞都可能導致電網的安全問題。比如一個在煤礦上方的電線桿可能由于地質的慢慢塌陷而發生傾斜,一般情況下是無法發現這一異常的,等到這只電線桿那天倒下的時候把線路破壞而被迫停電時,我們這時才意識到電力設施異常,從而開始人工巡查。在安防領域,目前仍然是家里遭竊,發現報案,然后警察抓小偷;在農業方面,仍然發現了作物已經奄奄一息的時候才趕緊澆水;在健康問題上,總是到了病發的時候才感覺到身體不適,才去就醫。這就是目前大部分行業的現狀,各個行業存在的基本問題就是無法及時發現定位引起問題的微小“癥結”,從而使這個微小的問題不斷滋生以至于形成人們可以發現的破壞,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破壞,開始探究問題的根源,這實為亡羊補牢的現實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