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示范區名單出爐后,作為國家光伏扶持政策主要構成,光伏分布式補貼價格、國開行金融扶持政策、四類資源地區標桿電價、涉及國稅總局退稅及土地性質問題等關鍵政策都將陸續出臺。”吳成貴認為,這將為園區探路分布式光伏運營模式帶來重大利好。
據了解,目前光伏發電成本約為0.8元/度,加上日常管理維護等成本可能略高于普通電價,但按照此次出臺的0.42元/度發電補貼標準,扣除各項成本之后,投資回報可達微利水平。“與現在的普通制造業投資回報率和回報期相當。”吳成貴說。
他還介紹,園區將充分研究現有的回購和節能減排政策,利用好金融工具搭建一個資本運作平臺,讓使用方不用掏錢,投資者又能獲得穩健的收益。“比方說園區會通過銀行或其他社會資本出資,保險對發電量跟進,打包成一個很具經濟效益的開發項目,以后甚至發展成可以上市融資的金融產品。”
屋頂建電站企業有何利好?
除了要破解資本和技術障礙,分布式光伏市場要徹底打開,使用者的參與積極性也是無法繞開的重要因素。對于三水工業園而言,以往企業對屋頂建電站最集中的反映:一是安全,二是管理的便利性。
“其實現在光伏應用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這些安裝在屋頂的設備都比較輕,不會對原有廠房結構造成影響,即使遇到強對流比較多發的天氣,也因承重增加而提高屋頂的抗風能力,而且電站建成后,能將太陽輻射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室內溫度降低3至5攝氏度。”吳成貴介紹,屋頂電站有專業的運營公司負責日常的維護管理,且每年會有兩次全面“體檢”,“目前園區內大部分廠房都具備安裝條件,分布式應用首先在工業企業大面積推廣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