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光伏電池、組件的平均利潤在2%~5%之間,而光伏電站的利潤則能達到12%,而且回報穩定,這正是資本所看重的地方。”柳星表示。
融資開閘?
今年下半年以來,光伏市場融資環境已從一潭死水走向生機勃勃。
不過,在光伏企業沖刺搶裝分布式發電項目的形勢下,業界人士擔心,目前大型地面電站以國企居多,獲得銀行貸款較為容易,相比之下,分布式電站以民企為主,融資的機會要低于大型國企。
但沙曉林認為,與大型國企不同的是,民企在融資方面擁有靈活的機制。“比如我們可以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去尋找投資基金、上市企業、央企、大型國企和大型民企,來共同合作或者組建合資公司,一起來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記者了解到,早先銀行對光伏行業的貸款已變得十分謹慎。但在頗為可觀的盈利前景預期下,各大銀行和融資機構表現出對于電站投資的興趣。
以英利為例,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對其電站投資業務給予了低成本的貸款支持,并提供一筆較大數額的授信。
在孟憲淦看來,2013年下半年以來,光伏市場融資環境已從一潭死水走向生機勃勃。
在國開行最近下發的一份名為《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支持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表明,國開行已承諾增加分布式光伏發電信貸規模,并將支持范圍擴大到開發建設的企業、公共事業單位等各類法人實體和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