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包括劉晶晶在內的光伏學院師生,很少有人想到,如今,光伏產業會如此艱難。
南昌大學光伏學院2013年有70多名學生畢業。其中,只有3人到光伏企業工作,月薪兩三千元;而2012年,該學院進入光伏企業工作的有5人。
艾振強告訴記者,作為第一屆南昌大學光伏學院的畢業生,自己的49名同班同學畢業時幾乎都進入了光伏領域工作。后來,賽維、晶科等光伏企業接連陷入困境,薪資不能保證,“連廁所里的手紙都不能保證了”,艾振強說,同學們紛紛跳槽,目前只有3個還在干老本行。艾振強如今的身份是一家媒體的記者。
吳永華所在的2009級1班,36名同學中,有14人選擇了考研。9月份開學后,吳永華已經是暨南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的研究生。“沒考研的同學則奔波并落腳在各行各業,除了光伏行業。”吳永華說,最可怕的不是光伏行業的低迷,而是光伏專業的學生對這個行業普遍失去了信心。“這個專業落差太大了,從前幾年的大躍進到現在的低潮,光伏產業根本談不上健康發展,我們對這個專業很失望。”
據了解,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在與光伏產業相關的LED、半導體等行業就業。據南昌大學光伏學院2013屆畢業生曾祥介紹,光伏發電的原理與LED的原理恰好相反,因此從事LED行業,對于光伏專業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一個光伏專業的畢業生被迫去LED產業工作,在心理上多少還是覺得有些不太適應,甚至很尷尬,不少同學覺得自己大學“白讀了”。
“其實,我們內心真的很想從事光伏行業,這畢竟是我們當初親自選擇的專業”,吳永華說,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他們可選擇的余地并不多。
“企業自身難保,哪還顧得上學院”
2011年冬天,南昌大學光伏學院的院牌被凜冽的寒風吹掉了,后來再掛上去時,原本顯眼的賽維的Logo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