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雙反”制裁、國內市場不振、企業虧損破產……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進入最為艱難的時期。新的上網電價似乎成了“救命稻草”,讓業界苦苦期盼。
日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將全國分為三類太陽能光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每千瓦時0.42元的電價補貼標準。
對此,業內人士多數認為這是一項大利好。可謂政策“靴子”落地,企業信心增強。加上工信部近日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在多方面設定準入門檻,嚴格控制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光伏行業新一輪整合大潮拉開序幕。受此鼓勵,資本市場太陽能板塊逆勢大漲,比如大全新能源,本月累計漲240%。
喜——大部分光伏發電項目煥發吸引力
此次出臺的上網電價和補貼政策,導向性明顯。“總體而言,調低了西部地區地面電站標桿上網電價,調高了東部地區分布式發電的電價補貼。”中節能綠洲(北京)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代存峰表示,這些調整實質上要在西部地區有計劃、有控制地發展大型地面電站(荒漠式電站),在東部地區鼓勵發展分布式發電。
調低西部地區地面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對當地光伏產業發展有何影響?“其實,西部大型地面電站的發電電價,由征求意見稿的每千瓦時0.75元提高到現在的0.9元,雖然比此前執行的1元標桿上網電價要低0.1元,但仍能將企業的全投資內部收益率保持在8%以上,這是可以接受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
對于部分分布式發電來說,新電價補貼標準比較劃算。代存峰說,以北京地區為例,對于商業建筑屋頂和工業建筑屋頂的分布式發電,開發商的售電電價可分別達到每千瓦時1.32元、1.1元左右,全投資內部收益率能達到10%—12%,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比較有吸引力。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其中第一次提到了 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 。”代存峰表示,這個“20年不變”給出了明確信號,給了大家極大的信心,許多開發商將會由觀望等待變為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