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的光伏電價出臺,在國際市場衰落的情況下,國內市場將得以繼續發展。”王斯成表示,由于光伏市場規模擴展,國內光伏產業鏈會受益,將由下游的光伏發電站向中游的電池組件生產、上游的多晶硅市場傳導。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重心正逐漸轉向國內市場。2012年國內光伏電池產量有35%應用到國內市場,而2009年這一比例僅約為2%。業內人士認為,去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光伏市場,今年在新的上網電價激勵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
憂——能不能賺錢還受多種因素制約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估計,此次電價政策出臺后,為趕上末班車以繼續享受此前制定的每千瓦時1元標桿上網電價,近期西部大型地面電站建設可能會出現一波高潮,之后會形成空檔回落期,“但不影響長期平穩發展的趨勢”。
對于此次光伏電價新政,業界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分布式發電方面,認為每千瓦時0.42元的電價補貼不分商業、工業、個人、民用等建筑屋頂,搞“一刀切”不合適。
秦海巖表示,對于個人屋頂和民用屋頂的分布式發電,過去“金太陽工程”的實際補貼更多,推動力度也更大,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投資者賺不到錢。“除非政府實行強制性辦法,要求相關屋頂都要安裝,否則仍然無法推動。”
“以北京為例,按照現在的補貼標準,不算設備維修等額外成本,如果全部自發自用,個人屋頂發電約需8年才能收回投資成本,吸引力不大。”代存峰表示。
全投資內部收益率達到8%以上,這是開發商能接受的收益率。但由于土地費用增加以及名目繁多的收費難以控制等問題的存在,導致開發商風險劇增,往往實現不了這樣的收益率,不少企業還因此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