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不能指望一項基礎性政策解決所有問題
新光伏電價政策如何落到實處,讓企業真正獲益,產業得以推動?“重點是要解決好操作性和融資難等問題。”王斯成表示,應盡快出臺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比如在融資方面,應解決好企業的抵押貸款問題。以分布式發電為例,現在采用電價補貼方式,開發商向銀行貸款沒有抵押,加上現在企業資金緊張,行業的資金鏈也極為脆弱,沒有資金支持,就無法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理順了價格機制,光伏產業能否步入正軌?“光伏電價只是一項基礎性政策,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依靠市場推動而不是行政推動,才能使光伏產業得以良性發展。”秦海巖表示,比如要解決并購重組、優化結構、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等問題,就需要政府與市場厘清邊界。地方政府出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考慮而深度介入,并不利于光伏產業發展。
“此外,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也應得到鼓勵和支持。”秦海巖表示,目前光伏發電設備的價格很合理,投資1峰瓦(1千瓦每平方米的日照強度下電池所能產生的最大功率) 發電設備的成本還不到9元,已經足夠低,設備生產企業基本處于虧損邊緣。今后幾年再降30%—50%并不現實,因為目前的價格是由過度競爭形成的。“今后,生產企業要靠技術進步來實現設備成本的降低,再走上規模、壓利潤、降成本這條老路子已經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