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資料也證實了這一新政下的騙局,2010年,財政部曾宣布取消39個“圍而不建、以次充好”的項目。而且,同年內,政府方面還下文,將關鍵設備招標方式由項目業主自行招標改為國家集中招標。隨后在2011年6月,又將政府集中招標改為由業主單位自主采購。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利”政策,企業感到驚喜的同時,也有一肚子的苦水。一些企業主表示,按照規定,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建設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一年,“項目工期太短,很少有人來得及好好做。而做一個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需要跑三五十個審批,蓋幾十個章,整套程序下來得需要大半年。經常發生的情況是,一些項目沒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規劃,就冒失地進入了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名單,這就造成企業在施工過程當中很可能會遭遇屋頂出現問題,而為了保證工期,就可能會催生豆腐渣工程”。
經過近四年的發展,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金太陽存在的缺陷。今年3月,財政部決定對金太陽示范工程不再進行新增申請審批,當時業界就有猜測,金太陽工程可能將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時隔不久,5月,財政部下發《財政部關于清算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的通知》(即117號文),要求對各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09-2011年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進行清算,其中關于“沒有按期完工的項目,要求取消示范工程,收回補貼資金;沒有按期并網的項目,則會被暫時收回補貼資金,待并網發電后再來函申請撥付”的規定更是被業界看成了金太陽被廢止的標志。
117號文一出,便打亂了金太陽利益鏈條上的各家企業曾經的小算盤,業界一片嘩然。有業內人士擔心,政策急剎車或將引發違約潮。“之前,很多企業按照金太陽招標,已經做好的預算和擔保,如果現在該政策退出,肯定會引發很多違約,甚至因此導致很多官司。” 中電聯規劃與統計信息部規劃一處副處長張衛東介紹。另有公開數據顯示,2009-2011年的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中,近八成的裝機量,財政部要求收回補助資金,“可能超過70億元”。
不乏支持者 西部牧民愿“自費”保障金太陽供電
正如其名,其實金太陽曾經也被寄予厚望。當時,全球光伏等新能源處于大發展中,金太陽的出現正加速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正如《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所明確的那樣,金太陽的出現就是“為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所以,金太陽工程在光伏發展史上,還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應全盤否定。另有業內人士更是認為:“如果我們沒有做金太陽,國內屋頂光伏市場可能現在還是一片荒漠,金太陽也為分布式能源的發展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