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會學者看來,光伏電站是一個封閉的利益關聯鏈,缺一不可。因此,光伏電站產業發展離不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擔保等金融業整體的系統支持。
審批標準也得統一
光伏電站尚屬于新興產業,國家層面有原則性的政策,但地方還是缺乏具體的配套政策,且各地對光伏電站的審批也不盡相同。
胡榮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建光伏電站沒有具體的流程,而且每個省份都不一樣,還涉及到并網問題,“建個光伏電站要跑各地的發改委、環保、國土、電力、消防等部門,至少要蓋20多個章。”
問題還不僅于此,胡榮柱說,如果這些流程都擺在那,到二十個三十部門蓋章都無所謂,關鍵是蓋章的背后有很多不必要的程序。“通威是個主體,我們希望一次性辦好程序,但是現在跨區辦,每個地方政府對政策的理解不一樣,有的效率高,有的效率差,對企業而言時間也是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制約光伏電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國際能源研所所長王進在會上表示,這些都是光伏電站需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比如說光伏批準的政策不一樣,并網的許可流程問題,屋頂產權問題等,“在流程方面做到標準化,審批實現零成本,這樣可以大大節約企業的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