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歐美對中國光伏企業持續兩年多的“雙反”政策以及行業的過度飽和,國內光伏行業自2011年來進入寒冬。對此,國務院先后出臺“國六條”和“國八條”,明確光伏產業的戰略地位,并出臺一系列政策對行業進行拉動,特別是隨著今年7月份與歐洲達成有條件和解,光伏行業頗有觸底回暖的勢頭,諸如已經公布了三季報的兩家光伏行業江蘇陽光成功扭虧,海潤光伏也實現了三季度單季扭虧。
也有市場人士警示,現在說光伏行業轉暖還為之過早。昨日公告中,對這個規模高達60億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未有市場以及前景的預估和分析,未來對于華夏幸福業績推動有多少也尚不清楚。就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此番簽署的協議更多的是立足于戰略層面,后面會在這個框架內相繼出臺一些更為詳實和具體的內容。”
“華夏幸福是只房地產妖股,你看看二級市場走勢就知道了。無論是與央視合作,還是此番與中電投集團合作,實施主體都不是華夏幸福。從項目本身而言,看不出能給華夏幸福帶來多大的效益。我認為,更多屬于制造炒作概念而已。”一不愿具名的資深市場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