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礎上,全球需求總量到2020年達到100吉瓦也成為大部分參會人士的共識。不過,光伏產業目前仍面臨難以解決的產能過剩問題。“這需要繼續控制產能,同時國家的金融杠桿要發揮很好的作用才行。”東營光伏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賈志民對本報表示。
兼并整合未完成
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各地光伏電站投資熱潮再起,尤其是西部光伏電站建設進度加快,這帶動光伏組件商、硅片廠商出貨量大增,產品毛利率也有所提升,成為國內光伏行業“回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今年收購了400兆瓦左右的光伏電站,有些項目正在建設中。“去西部電站考察,施工現場是"熱火朝天"。因為國家每年規定的電價不同,一般是以12月31日前后劃分的,所以要趕在2013年底前建好,四季度也就成為"搶裝季"了。” 該人士說。
每年我國的三四季度是光伏裝機的高峰,廉銳認為,在政策推動下,今年國內第四季度光伏裝機將達到一個峰值。
然而,第四季度的局部“回暖”仍不能掩蓋光伏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全行業不僅產能過剩的問題未解決,正常的兼并重組也還沒有完成。
“實際上,中國光伏行業的這次調整并沒有完成,因為優勝劣汰的下一步應該是兼并整合,而兼并整合并沒有發生,即便發生也是不正常的。應該是行業前幾位的企業去整合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而實際情況是"蛇吞象"了。”高紀凡表示。
他還認為,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產業還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亂象繼續發生。直到能夠形成以三五家企業為主體品牌、占據75%左右市場份額的程度,其他企業建立配套的系統,光伏行業才是健康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