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管理人此前給我們的數據是,其應收款賬面價值22億元,但實際上評估價遠沒那么高,其中瑞士尚德欠無錫尚德約21億元,這部分應收款實際上是次級債,根本沒法要回來。最后,應收款作評估價為8300多萬。”上述債權銀行資產保全人士透露。
他告訴記者,如果債權人選擇純現金模式,將把應收款在8300萬評估價基礎上打7.5折,計入現金,受償比例為31.55%;若有債權人選擇作價進入現金+應收款,將根據應收款收回比例單獨清償。“應收款對應企業大約8家(剔除瑞士尚德),據我所知,主要幾家債權銀行都選擇了現金+應收款模式,銀行調查了這8家企業,資質都還不錯,應收款應可收回。”
而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商業銀行60億貸款都將損失40億元左右(損失比例約70%);同時債權銀行在無錫尚德的債權債務關系將清零,不再與無錫尚德有任何業務關系。
由于此前商業銀行已將無錫尚德貸款計入不良,在向總行申請減免債務后,債權銀行賬上60億元不良貸款即將清除,隨之也需要用40億元收入來填補這個窟窿。
新增貸款難度大
2012年,源于區內鋼貿貸款和光伏貸款風險的集中爆發,幾家主要商業銀行無錫分行的貸款不良率大幅上升。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末,江蘇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870億元,較年初增長240億元左右,增幅45.5%。
“蘇南地區不良貸款中有60%-70%來自鋼貿行業,江蘇全省鋼貿類不良貸款總額近80億元,主要是無錫、蘇州。另一大塊就是尚德的不良貸款。”江蘇銀行業一位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因為貸款風險相繼出現,2012年無錫銀行界很不太平,“好幾家分行的一二把手都被辭退、退二線或變相降職,包括部分國有大行無錫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