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必須履約的企業,每家的碳排額數多少是怎么確定的?
資環處(氣候處)相關負責人:我們專門請權威團隊,制定了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指南,各個行業怎么算自己的碳排量,里面都是有具體公式和方法的。企業算出自己碳排量后,上報給我們結果。為了避免企業謊報、漏報,我們還會對結果進行第三方核查,摸清企業碳排的真正“家底”。為了保證核查底數的公正、公平,我們還會請業內人士對核查報告進行評審,再對核查結果進行部分抽查,保障核查機構的工作也是有效和公平的。我們最終可以保障拿到的各家碳排數據是準確的。根據這個準確的碳排數據,我們來進行碳排額數的分配。
記者:企業富余的可以用來交易的額度空間能有多少?
資環處(氣候處)相關負責人:我們給的配額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既有設施的,也就是企業2013年前既有設施的排放值。我們對這些設施的控排系數,是每年緩慢遞減的,讓企業每年都有自己的減排責任。第二部分是對新上的項目、新增設施,這部分我們沒算死,只給了一個核算方法。在整體水平中,設施越先進,越有富余的配額,就越賺。比如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甲排放10克二氧化碳,乙排放20克,丙排放30克。我們定的標準比如是12克,那排放10克的甲就會賺2克,丙就會缺18克,必須花錢買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個配額調整量。我們也必須考慮各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需求,不反對企業上新項目和新設施。比如有企業產能擴大了,經企業申請,政府審核后,也會給出一定量的碳排配額調整量。
記者:如何防止碳排交易市場中一些不良的交易行為?
資環處(氣候處)相關負責人:對于惡意炒作交易市場的行為,我們是有市場規則來進行防范的。比如,我們的交易規則中對大額交易采取協議轉讓。超過1萬噸的碳排量交易,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影響的,必須進行場外交易。其次,我們對于企業的持倉量是有規定的,避免有錢企業大量持有碳排配額。也就是說,企業在每天閉市時,我們對它買進和賣出的量是有上限規定的,不能大量買進和賣出。我們的交易平臺也會監控這些情況。
記者:像日本東京的碳排交易市場,交易量不大,但企業都能超額完成減排任務,專家指出這樣算是一個健康的碳排交易市場。那是不是說碳排交易市場萎縮了,反而說明我們的減排目的達到了?
資環處(氣候處)相關負責人:不能根據交易量的多少來衡量這個碳排交易制度是否成熟。是否真正實現減排目標,才能說明這個市場是否健康,是否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