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于整個地區
除了沿河村落的孩子在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接受小學教育外,家長和其他村民也定期在船屋內接受培訓。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村民們接受的培訓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婦女兒童權益、兒童營養學、個人健康及衛生、可持續耕種模式、農業市場體系以及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等。通過這種方式,村民了解到了防御洪水的基礎知識和抗洪作物的種植技術,保證了穩定的農業產量和固定的家庭收入。
目前該組織管理的船只約有100艘,除了建立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外,他們又建造了漂浮在水上的民用房屋、醫療站、圖書館、培訓中心、農業及資金信息管理中心。Rezwan先生自己還研發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太陽能臺燈和洪水預警系統,并為村民提供可重復充電的太陽能電池。這種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安裝到臺燈中使用,也可以用來為手機等各種設備充電,每周由學生帶來到漂浮船屋學校統一充電。
除此之外,該組織還專注于幫助學生家庭獲取新型農業技術,例如通過推廣“太陽能無土栽培”系統幫助了許多困難家庭,使他們在沒有足夠土地和肥料的情況下利用太陽能實現了生活上的自給自足。“太陽能無土栽培”系統包括:一個用水葫蘆制作的漂浮床(用來種植蔬菜),由漁網和竹條編制而成的便攜式圓形網籃(用于養殖魚類)和一個靠太陽能供電照明的浮動鴨籠。作為可循環的環保裝置,鴨糞可以作為魚類飼料;水葫蘆漂浮床本身可以作為有機肥料;太陽能燈給鴨籠照明也保證了產量。
自2002年以來,共有近7萬名適齡兒童在這種新型學校中接受到了連續且完整的四年級以下小學教育。目前作為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的船只有20艘,在讀學生1600名。除了因地制宜地為孩子提供完整教育外,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的融資方式也并不完全依靠外界,他們主張當地人自己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除了來自國內和國際的資金支持外,他們還把當地的農作物種植收入、漁業收入以及用太陽能手提燈代替煤油燈后節省下來的費用拿來作為項目運營經費,保證了項目的持續開展。未來,該組織還打算在其他洪水頻發的地區和國家推廣“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理念,并提供可復制的船屋設計方案。一名學生說:“我非常喜歡太陽能漂浮船屋學校。在雨季到來的時候,村里幾乎所有場所都關閉了,但船屋學校還是會準時來到我們身邊,每天都停靠在我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