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電池組件生產規模持續增長,出口逐步呈現多元化
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產量將達40GW,同比增長9%,其中全球主要組件生產國如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組件產量分別為3.5、2.8和1.2GW,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6GW,同比增長13%,連續7年位居全球首位。行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主要電池組件企業在三四季度也相繼扭虧為盈,整體發展情況向好。在出口方面,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16GW,出口額約100億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對歐出口份額由去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躍居首位,成為最大的出口國,出口額約為22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22%。對美國、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額分別占10%、5.2%和4.5%,出口呈多元化發展態勢。在進口方面,受美國“雙反”影響,大陸企業多采用臺灣地區電池片規避貿易壁壘,全年從臺灣地區進口額超過10億美元,約占我國太陽能電池總進口額的60%。
展望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全年將達到43GW。我國光伏組件有望超過28GW,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輔材、第三方電池片漲價,以及國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將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部分閑置產能相繼啟動,產業也將承受供需壓力。
圖2 2011-2014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率及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
(三)國內光伏市場規模化擴大,分布式發電成為發展重點
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市場將達到36GW,同比增長近12%。其中全球主要裝機國家如日本、德國和美國的裝機量分別達到6、4和3.5GW。歐洲地區光伏裝機量約為9GW,裝機全球占比由過去的50%以上下降至26%,市場需求連續兩年下滑。我國新增裝機量達10GW,同比增長122%,居全球首位,其中光伏大型地面地站約為7GW,分布式發電約為3GW。2013年,國務院出臺“國發24號文 ”等多個政策文件,從上網電價、補貼資金、并網管理等多個層面破解國內應用市場發展的瓶頸,力促國內市場的規模化啟動。光伏電站在現有補貼水平和出力無限制的情況下,利潤高企,電站投資受到各路資本追捧。另為趕在年底前并網以獲得1元/瓦的電價,掀起了新一輪大型電站建設高潮。國家也高度重視分布式發電發展,在“十二五”末所規劃的35GW容量中,有20GW為分布式發電。而在2014年光伏建設12GW的指導目標中,有8GW為分布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