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威硅業投產的第二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10.5GW,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紛紛削減光伏補貼。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統計顯示,我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產量從2007年還不到0.5GW,直竄至2012年的22GW,占全球產量的54%。
壞消息接踵而至,靠海外市場而大量出口的光伏組件,遭遇歐美國家“雙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國內多晶硅(光伏上游)產量不足1萬噸,較上年同期下滑50%以上。熱氣逼人的光伏產業瞬間無緩沖掉入谷底。
一邊是中國巨大的光伏產能,一邊是歐美“雙反”收窄需求,中國政府在此背景下一次次出臺支持光伏產業消化產能的政策。
2012年8月,國家能源局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太陽能“十二五”期間的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這是原定的4倍。大型地面電站因裝機容量大、容易實施,成為盡快消化過剩產能的唯一選擇。2010年前后,中國東部地區幾乎每個市都冒出一個光伏產業園區,2011年后的中國西部地區,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光伏產業園區,不同的是前者生產光伏相關產品,后者則用光伏產品發電。
2011年,青海格爾木等西部城市已經成為光伏電站裝機的焦點地區。該年僅青海一省就建成1003MW太陽能光伏電站,創世界之最,占當年全國光伏電站安裝總量的40%,世界總量的1/27。同年,青海一次性核準了42個光伏電站項目,總量達1000MW,這些項目于2012年建成并全部實現并網發電。
地處內蒙古西部與甘肅寧夏接壤的阿拉善,并沒有成為此輪光伏電站建設投資方的首選。到2011年底,阿拉善并網裝機的光伏電站僅25MW。彼時的西部地區,已有10多個城市的電站規模達到數百MW。青海、甘肅、新疆的各城市最少有一個光伏發電園區,多數光伏發電產業園都按照1000MW級規模設立。
阿拉善被遺忘或輪空。
晟輝的盤算
地處一類資源區,有著良好光照資源的阿拉善,不甘被輪空的行動始于2011年。當地第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是《關于加快推進全盟風電和光電產業發展的意見》。
該文件明確要求全盟光伏發電到2015年新增裝機1000MW,到2020年裝機要達到4300MW,此外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對當地風電光電產業公共技術平臺搭建、技術研發以及技術成果產業化等項目給予補助,對引進重大新能源產業項目有功人員進行獎勵。該文件中一次性規劃了13個光電場,分別位于巴彥浩特、吉蘭泰、巴彥諾爾公、敖倫布拉格、騰格里、蘇宏圖、額肯呼都格、雅布賴、阿拉騰敖包、達來庫布、居延海、烏斯太、孿井灘。
在阿拉善積極吸引光伏項目的同時,青海格爾木、甘肅敦煌等地爆發式建設的電站遭遇困境——限電讓一些光伏電站建成之后處于“曬太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