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電的隱憂
在晟輝的光伏電站內,20名員工全部是當地人,負責電站日常運行管理的站長邱淑林剛從阿左旗供電局退休。邱淑林的工作職責是確保電站設備正常運行。雖說電站已經實現自動并網發電,可上萬塊的光伏電池板幾乎每天都有零星的故障發生,必須安排人去現場檢修。邱淑林過去的同事朋友有時還能幫忙處理一些故障。不僅于此,邱淑林之前供職的阿左旗供電局負責其所在電站的地方調度工作,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電站發電的情況。
晟輝另外建設在青海格爾木的電站,就沒有這么幸運。2012年青海格爾木出現棄光限電情況,其電站棄光嚴重時達50%以上。
“阿拉善沒有大的用電企業,電網送出容量有限,等大量的項目跟進,限電是遲早的事情。”石經理提及此事有點擔憂。而且現實的限電事件就在眼前,2011年阿拉善新建的風電場至今還間或地被限制發電,只是那些風電場都接入的是隸屬于國家電網的西北電網。
國電阿拉善左旗光伏發展公司總經理宋占國介紹說,電站建成以來發電沒有受到限制,原因是對于電網來說,阿拉善目前的光伏裝機量較小。國電屬于第一批來阿拉善建設電站淘金的企業,阿拉善的第一個光伏電站就是國電2010年在這里建設的裝機5MW的金太陽項目電站。截至目前,國電系已經在阿拉善建成6個電站,總裝機量達90MW,占當地光伏總裝機量的1/3。
多煤多風的內蒙古,一直是全國大“電源”之一。與其他省份不同,內蒙古擁有兩張相互獨立的電網,即國家電網蒙東電網與蒙西電網。后者隸屬于內蒙古,是國內唯一一家獨立運行的省級電網,發電總裝機占內蒙古電力總量的60%。2002年的電力改革中,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為五大發電集團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蒙西電網成為兩大電網公司之外僅有的一張省級電網。蒙西電網覆蓋內蒙古中西部的8個盟市,阿拉善就是其中之一。阿拉善目前建成的光伏電站都接入了蒙西電網。
阿拉善盟輸電線路為蒙西電網220kV的最西端,由烏斯太開發區接入蒙西網后,分別輸送至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及額濟納旗。
屬于蒙西地方電網管轄區的阿拉善,雖然地域遼闊,但是能夠用于光伏電站并網的變電站和輸電線路并不多,能夠供光伏電站直接接入的110kV和220kV電站不足20個,且分布不均衡。光伏電站經濟性等要求決定了其離變電站越近越具有經濟性,盡可能靠近變電站,這給光伏電站的選址帶來困難。
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是,近年來,內蒙古發電能力翻了近8番,外送通道卻未增加一條。抗爭10余年,條條出省通道都拼力試過,但當地至今有電愁“路”,盡管外圍年年鬧“電荒”。
蒙西電網曾經提出建設兩條超高壓線路,讓蒙西電網和華北網之間的網對網交流通道送電能力提升。這兩條超高壓通道在2005年通過專家論證,被寫進了2010年6月的國務院研究室送閱件《關于盡快解決蒙西電力外送難問題的建議》中,但至今未見落實。
對于當地電網來說,雖然輸送清潔能源一直是蒙西電網的主要任務,但是相對獨立的蒙西電網在裝機容量連續翻番的情況下并沒有增加外送通道,早已造成嚴重的“窩電”問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樣價格從發電企業購電,建設新的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對于電網來說是額外的投入,而招商引資來的發電企業,并不會給電網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阿左旗發改局副局長李忠茂一天要接好幾個光伏企業詢問電站建設情況的電話。2013年12月25日,他下鄉調研一天,次日,他的辦公桌上就又多了兩份光伏電站的投資意向性協議,其中有一份是國內某知名光伏企業與盟長簽字的,要求他協調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