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把握改革方向
記者:您認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
周小謙:改革的路徑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設計,不注意條件的差異性而采用別國的哪怕是成功的經驗,改革也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一,建立電力市場機制。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電力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替代長期采用的行政審批、計劃經濟的配置模式,為此,要加快有關電力市場運作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的建設,加強電力規劃體系建設,確立規劃的編制與組織制度,建立規范的論證、聽證、評審、公布、備案和后評估制度以及項目確定的招投標制度等。政府應成為規劃組織實施者,同時又是服務者。
第二,形成科學的電價機制。要使電價能及時反映市場信息,發出供需信號,成為市場調節的有力杠桿。要制定獨立的輸配電價,加強電價監管。大部分國家在放開售電側市場之前,都制定了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同時賦予發電企業定價權,這樣,上游的價格變化可以準確傳導至下游客戶,客戶的市場需求也可以順暢地反饋給發電企業。所以,獨立輸配電價和發電企業自主定價權是放開發電側和售電側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
第三,放開售電市場,實現競價購電。一個獨立的和非歧視性的開放電網是實現電力自由貿易的必要條件。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在保持輸電、配電一體化的條件下,推進大用戶與發電企業雙邊交易試點,最終擴大到全部用戶,讓用戶具有自主選擇權,這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也是讓全社會直觀感受到電力改革益處的方式。這里的關鍵還是廢除行政壟斷的電價機制,先放開大用戶選擇權,繼而逐步放開中小用戶選擇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
第四,真正放開發電側,實現競價上網。這要授予發電企業在國家統一規劃指導下的項目建設自主決策權和自主定價權。眾所周知,電力是一種最典型的同質性產品,高能耗電廠和低能耗電廠生產的電,對電網和用戶來講,幾乎完全一樣。在電價市場化的情況下,低能耗電廠成本低、電價低,市場就更認可;高耗能電廠成本高、電價高,市場就排斥,這樣才能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
第五,構建統一開放的全國電力市場。市場越大,其配置資源的能力就越大,市場經濟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開放的經濟,它追求的是廣闊的交易資源,反對狹隘的區域壁壘,這是經濟學界公認的道理。
建立統一開放的全國電力市場,就可以讓消費者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選擇電力供應商,能夠買到比周邊更物美價廉的電力產品。如同網上購物,商家散布在全國各地,即使加上快遞費用,也比去商場購買便宜。未來的全國電力市場也是一樣,假如北京的用戶購買來自西北某地的電力,可能比京郊熱電廠的還要便宜,這才是市場化,是真正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