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場傳聞稱,馬云正在與某大型光伏電站及運營商洽談合作,如若成功,光伏電站開發融資模式將出現顛覆性變化。一時間,整個光伏產業為之震動。近年來,馬云頻頻展開跨界投資,并引爆諸多行業生態的巨變。那么,這一次,光伏業是否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月23日,A股太陽能發電指數報收于935.36點,創單日漲幅2.54%,而相較1月21日開盤時的872.03點,三天來,其累計漲幅已達到7.3%。
作為推高這一指數的“功臣”,近日,坊間傳聞,阿里巴巴繼“余額寶”后又將推出“定期寶”,而這一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投資標的很有可能會選擇光伏電站。
理論上看,光伏地面電站8%-12%的年收益率,與以“余額寶”為代表的新興理財產品6%-7%的年收益率間存有一定利潤空間;诖耍夥鼧I界普遍認為,光伏電站具有“證券化”基礎,“定期寶”這一方向值得探索。
當各界仍在暢想“光伏理財”的美好之時,1月23日,阿里余額寶方面相關負責人卻向否認了該傳聞的真實性(以光伏為投資標的)。而針對于“定期寶”,該人士則稱“我們從來沒說過有 定期寶 這個產品,只能說公司確實在與一些金融機構合作開發更多的理財產品,但目前沒有更多消息可以披露”。
諸多因素困擾“光伏理財”
2013年中旬至今,隨著“雙反”爭端的漸趨平靜,管理層大力發展太陽能應用的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光伏業又迎來了新一輪投資熱潮,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輪焦點已由產業鏈中游的組件、電池片下移至下游的電站開發,而相對于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的分布式光伏發電,10MW-100MW規模的地面電站則受到了資本更為猛烈的追捧。
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5月以來,僅A股近20家上市公司公告的涉及光伏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開發、投資、EPC、出售的總規模便已超4GW(建設期約為2013年-2015年)。
“當一個地面電站并網運營后,其電費收益(脫硫上網電價)、補貼收益(每發一度電而獲得的財政補貼)都相對固定,而投入方面也十分固定(運維等)。這就是使光伏電站具有了相對明確的收益預期,也就具備了證券化的基礎!币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向記者介紹。
不過,“證券化”的基礎僅限于已經成功并網的電站,對于那些擬投資建設的電站,則面臨著日照時長、建設工期、并網與否、電網傳輸損耗導致的發電量有別、各地補貼力度差異等諸多不確定變量。“這樣的風險,我想是類似 定期寶 這樣的理財資金無法承擔的。”上述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