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刊——李繼生:陜西長嶺光伏電氣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人物觀點:
“相關數據表明,國內一些逆變器企業大面積虧損。如果按照行業平均成本以及一些項目中標價格來推算,目前國內很多逆變器廠商實際上是不掙錢的,全行業虧損的狀況有可能出現,逆變器行業很有可能發生全行業的大洗牌。”
“國內光伏逆變器廠商與國際一流光伏逆變器廠商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國產逆變器在成本方面可能更有競爭優勢。”
“目前的光伏逆變器技術正處在標準升級換代以及多種技術流派并存的發展階段,但光伏應用市場多元化應用模式和對成本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各技術流派的發展。”
“目前的國內光伏逆變器市場,已經較為明顯地表現出了惡性價格競爭的特征。這種競爭依靠電子元器件的替代、材料的替換以及電路的簡化來實現,將有可能出現以犧牲產品可靠性為代價的局面,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十分不利。”
趨勢判斷:
“光伏逆變器技術的發展,取決于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及其需求。現階段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表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應用模式的多元化,二是經濟性決定系統配套技術(或產品)的競爭力。”
“逆變器行業的洗牌方式,我認為會有兩個可能,一是企業原來與這個行業的關聯度不大,在這個行業里的積累比較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也不深,這類企業有可能就被直接洗掉了。另外,則有可能會因為資金問題拖垮企業,比如一些背后沒有集團支持、業務也很單一的企業。還有一類企業,有一些技術實力和行業積累,但在競爭思路上可能存在問題,這類企業也會比較麻煩。”
“未來幾年國外逆變器大量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原因仍然是沒有成本優勢。不過,隨著國內市場逐漸成為全球主要的光伏應用市場之一,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外廠商選擇將生產環節放在中國,以此降低成本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針對這種局面,國內廠商除了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和精細化制造能力的提升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主要成就:
主導企業技術創新、自主研發,主持設計并制造了光伏發電系統的系列化配套產品,領導技術團隊參與多項國家和地方光伏示范電站的方案設計和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