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無錫尚德滿產后能達到的2.5GW制造產能和順風光電自身600MW的制造產能,順風光電在光伏制造端也已位于行業前列。
對行業而言,順風光電仍是一個謎一樣的公司,過去一年的系列舉措也讓人深深不解。
一位國內光伏企業高管點評順風30元收購無錫尚德并要再投入30億用于生產經營時說,“能拿出60億的資金,為什么不新建產能?”而且,尚德的渠道經過破產重整,已經動蕩不少。“尚德唯一的價值只剩品牌了。”這位光伏企業高管說。
在下游電站的布局同樣讓業內人士詫異。2013年上半年,在國內光伏下游政策仍不明朗,電站運營商都在憂慮并網問題和電價補貼滯后時,順風在西北收購電站以及開發電站項目動作巨大,僅7月份就收購了十幾個電站項目。2013年順風在電站上投入的資金近80億元。一位研究光伏的券商高管說,“順風的動作,看不懂。”從來沒有民營企業在光伏下游電站上下以如此重注。一位長期關注光伏下游市場的人士覺得,順風如此大力度收購電站目的在于想通過電站資產來增發股票募集資金。順風在下游布局的虛實,業內都在猜測和觀望。
順風光電最大股東鄭建明告訴記者,光伏未來發展的方向在下游,順風就發力下游,恰逢無錫尚德的機會,順風做下游電站又需要組件產品,就并購了尚德。“順風做的是很簡單的事情,很正常的邏輯。”鄭建明說。
張懿認為,光伏業內的人不理解順風的打法,在于他們還是以傳統制造業的思路在理解光伏業。對于順風來說,鄭建明和張懿這樣熟悉資本市場的人加入,無疑可以利用金融杠桿撬動更多資源。
韓啟明認為,順風的巧妙之處在于借助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平臺進行融資,同時收購大量電站資產。“去年二級市場的人,沒有跟順風的都比較遺憾,失去了超額回報的機會。”韓啟明對記者說。
目前,順風光電股價已從2012年12月底的0.3港元升至現在的6港元,順風市值也達到近130億港元。張懿說,股價和市值的上升不是目的,資本市場是順風融資的手段,錢還是要投到行業里去的。
入場
順風光電由湯國強2007年成立,湯起初只是把順風作為一家制造企業來打造,這在那一年是最正常的邏輯,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使眾多玩家加入光伏制造的陣營。可2011年順風光電香港上市之后,市場就開始發生變化,制造產能快速擴容和歐洲光伏補貼的下調引發下游需求收緊,整個光伏市場供大于求,苦日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