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發生變化時,有人退出舞臺,也有人登上舞臺。
鄭建明是光伏低谷整合期時入場的最引人關注的玩家,分別以2億港元和3111萬美元成為順風光電第一大股東和賽維LDK第三大股東。鄭建明1990年起下海經商,早年做地產業起家,現在投資已經橫跨十多個行業。
鄭建明關注光伏行業已經多年,但早年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在制造端的高速發展,讓鄭建明當時入場毫無優勢,因此沒有趕上第一波步伐。隨著2011年光伏市場逆轉,入場時機才到來。
這符合鄭的一貫風格。“經濟低谷期時,我會快速擴張。”鄭建明說。其最新投資是斥資10億港元入股熔盛重工,成為熔盛第四大股東。眾多周知,造船業也是正在過苦日子的行業。
2012年11月,鄭建明和湯國強在香港見了一面,半小時談定了順風的股份轉讓。鄭建明選擇順風的原因在于:其已在香港市場上市,制造產能規模不大,負擔小。2012年11月26日,鄭建明以2億港元獲得順風29.6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鄭建明入股后,順風開始把光伏下游電站作為戰略性發展方向。一個人的加盟對順風能夠如此快速地開發下游電站起到關鍵作用,這個人就是前尚德負責國內市場開發的副總雷霆。
雷霆是國內最早做光伏電站的人之一,曾參與國內第一個10MW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建設。雷霆介紹,尚德最早在國內做光伏下游電站開發是為推動市場,2009年9月30日并網發電的石嘴山10MW電站項目,就是尚德和中電投合作興建的。
尚德曾經是國內下游光伏電站市場的大力推動者,可電站并非是其核心戰略。“當時尚德還是以制造為主,開發建設下游電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要開拓市場。”雷霆說。而且由于政策和投資并不到位,尚德在電站市場的規模不大。
2012年8月,施正榮卸任尚德電力CEO時,雷霆就接到不少邀約電話——“施總都不在尚德做了,你還在尚德干嘛,來我們這吧。”2013年3月20日,尚德破產重整開始,各方橄欖枝更是紛紛拋來。在電力央企、國內大型光伏企業以及順風中,雷霆選擇了當時規模最小的順風。雷霆告訴記者,選擇順風的原因在于其將核心戰略定位于下游電站開發。
在順風大半年的電站項目開發建設中,雷霆覺得“找到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