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不明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球品牌總監錢晶對目前中國分布式光伏的評價是“雷聲大雨點小”。
她認為主要原因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尚未建立,分布式光伏項目從前期建設到后期電力消納,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不過,南方省份已經開始了商業模式的初步探索。南方一些省份的地方政府,在國家給予每度電0.42元補貼的基礎上,再給予額外的地方補貼,并在屋頂談判過程中加入強制性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都出臺了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地方補貼,補貼金額從每度電0.2元至1元不等。
袁斌告訴記者,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下稱(無錫新區)的政策規定,國家的分布式項目中,30%的組件和逆變器采購自無錫新區,就可以得到高新區每度電0.2元的額外補貼。
此外,無錫新區區政府給園區內的企業下達了強制性的減排指標,如果企業使用部分光伏發電,則獲得的指標會寬松一些,對沒有使用光伏發電的企業,則在“迎峰度夏”或“迎峰度冬”時期采取嚴厲的拉閘限電措施。
“在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時,與企業節能減排的指標掛鉤,效果會更好。”袁斌告訴記者,無錫市大部分與其簽署屋頂協議的業主,都很看重這個“強制性指標”,這也是復睿開工率還不錯的原因。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貿易金融事業部能源業務負責人包育棟表示,“南方省份的地方政府更有這樣的動力”,南方省份在前幾年大力發展光伏制造業,分布式光伏項目不僅能從應用端給這些省份帶來投資,還能拉動制造端企業的生產銷售,增加當地的就業和地方財政。
北方省份政府動力相對欠缺。光伏發電,雖然可以列為替代火電治理霧霾的方法之一,但因分布式光伏的發電量十分有限,作用也有限,因此分布式光伏項目更有可能在南方率先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
跑馬圈地之惑
盡管分布式光伏商業模式尚不明朗,并沒有阻礙晶科能源進軍分布式光伏的步伐。
2013年8月,晶科能源沒能拿到第一批示范項目。兩個月后,晶科宣布與江蘇省鎮江新區機電工業園簽署戰略協議,在未來三年之內合作開發總計12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并稱該項目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鎮江項目是我們的戰略儲備。”錢晶說,晶科能源在申報該項目進入國家第二批示范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