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能源局擬定的2014年光伏發展計劃,今年計劃新增裝機14吉瓦,這個數字是2013年之前中國光伏裝機總量的2倍。面對如此巨大的增量,中國光伏市場將進入快進時代。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圍繞光伏產品質量的政策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為此敲響了警鐘:國內企業在選擇光伏產品和設備時,不要只關注價格,要對產品質量嚴格要求,明知道價格低的產品質量不高還要采購,不僅對自身長期效益是個損失,也把產品制造商拖入價格競爭中,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質量。
其實,針對光伏產品的質量,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家認監委)于去年下半年曾專門組織調研組,通過走訪光伏產品的聚集地和檢測機構,對光伏產品質量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產品質量存在諸多問題。
一份來自國內獨立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報告也顯示,目前在其對電站的測試中發現光伏產品存在光伏組件功率衰減、熱斑和隱裂等問題,其中,功率衰減問題最為普遍和嚴重。
對此,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認監委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接入公共電網的光伏發電項目和享受各級政府補貼的非并網獨立光伏發電項目,須采用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的光伏產品。”
雖然文件并沒有明確將光伏電價補貼與使用認證的光伏產品強制掛鉤,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文件其實滲透了國家能源局下一步重點加強光伏產業質量監管的思路,也由此可以看出監管層已注意到今年光伏產業高速發展背后的隱憂。
衰減的光伏
“去年7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對于光伏關鍵產品要加強檢測認證,未經檢測認證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之后認監委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共同組織了一些調研組,對整體的光伏產品質量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光伏產品國內的制造情況參差不齊等,甚至有的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產品以次充好。”國家認監委認證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產品標準還不是很健全,對認證結果的認知程度還不夠高,造成有些企業不按標準生產,也不進行認證,而開發商在采購產品時也不關注是否經過質量認證”。
鑒衡認證中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目前光伏電站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設備質量、電站設計、電站施工和電站運維等方面。
“通過對425個電站的測試,發現光伏組件主要存在熱斑、隱裂和功率衰減等質量問題,像功率衰減,我們去年現場測試的11個大型地面電站運行一年期左右的組件中,在考慮了設備不確定度后發現,51%的組件衰減在5%-10%之間,其中約30%的組件功率衰減超過10%,8%的衰減超過20%。”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我們曾對甘肅某10MW項目做過抽檢,219塊抽檢組件,功率明顯衰減的組件有127塊,占抽樣比例的58%。”這意味著廠商普遍承諾的25年衰減20%的質保在運行第一年就衰減嚴重或者已達到承諾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