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其中重點,可分為三方面,其一,將全國分為三大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為0.9,0.95,1元/度,分布式項目按全電量補貼,標準為0.42元/度;其二,鼓勵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和電量補貼標準,補貼期限均為20年;其三,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征收標準,由當時現行的每度0.8分錢提高至1.5分錢。
另外一個重大利好來自于國家規劃,去年7月份的“光伏國八條”明確了“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吉瓦以上,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吉瓦左右”的目標。
就記者了解,35吉瓦的目標規劃或將上調至40吉瓦。但不管是35吉瓦還是40吉瓦,一個已經既成的事實是,在2013年的強刺激下,當年中國國內光伏裝機年增11.3吉瓦,不僅超額完成10吉瓦的目標任務,而且完成量為2013年之前歷史裝機總量的1.5倍,此前,截至2012年底,中國的光伏裝機總量只有7吉瓦。
在這場光伏“雙反”圍剿和國家拯救行動中,光伏產業密集的江蘇無疑是重災區和核心地區。一位江蘇揚中市的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在上游光伏制造業經歷寒冬后,國家將扶持政策轉向下游光伏應用,逐步開發國內需求,國內市場逐步打開,此間眾多小企業在危機中被淘汰,無序競爭、產能過剩的混亂局面得到有效整頓!
他同時表示,對于地方而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國家層面政策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和快速地產業復蘇,揚中的扶持政策是涉及光伏企業的收費能減則減,能免則免,以減輕光伏企業稅費負擔,以扶持光伏產業復蘇!耙环矫,市相關領導赴上級金融機構爭取貸款,另一方面,設立5000萬元還貸周轉金,為企業提供"過橋"貸款,保證光伏企業資金鏈不斷裂。”該官員表示,“2013年底,市財政還集中兌現了各項發展政策2500萬元!
對此,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主管彭澎對記者表示,經過這一輪深度調整,中國光伏產業已從注重規模向注重效益轉變,從規;l展向規;c分布式并重轉變,從支持產業化向規范市場和支持科技研發與創新轉變,預計未來三年,中國光伏市場增速將進一步加快,并將進入穩定的增長期。
變局
“大型光伏企業挺過了2012年的寒冬,市場地位得到鞏固,不過很多中小企業經過寒冬的洗牌逐漸被淘汰,但是調整仍沒到位!迸砼毂硎。
穩定發展時代來臨,調整仍在繼續,一場由內而外的變局悄然而生。變局來自于價格,一方面,光伏產品的價格在“雙方”前后落差近4倍,企業進入全面虧損或微利時代,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為了保證成本之上的微薄利潤或高利潤,開始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進行生產。“生產成本在繼續下降,整合閑置產能、部分生產外包、技術提高都將降低成本。”彭澎稱,綜合來看,光伏發電產品價格在經歷兩年快速下降后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