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掣肘終將逐步解決。隨著任凱對業務的不斷深入,他發現要吸引更多人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顯然要提高回報,縮短投資回報周期。任凱的公司總能接到各種咨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電話,但是當得知收回投資需要長達10年時,對方通常的回應是,考慮一下。這一考慮就沒下文了。
“個人投資分布式發電,回報主要看賣電效益和個人補貼。目前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可享受最高1元/千瓦時的分區域補貼,但是分布式光伏電站只能享受0.42元每千瓦時的補貼,這太少了。”任凱說。
不過,國家能源局堅定今年分布式光伏要新增裝機容量8GW,為達這一目標,個人分布式發電很可能得到更多鼓勵。
2014年4月20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英利集團在保定舉行全球媒體接待日。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記者稱,英利堅信分布式將得到很好地發展,英利今年將通過世界杯來推廣分布式進入家庭,而在此前一年,英利在主攻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
樂觀者認為,目前我國光伏產品大多數靠出口,下游產業尚有巨大潛力待挖掘,地面集中電站已經受輸電電網等局限,發展存在制約因素。分布式光伏發電必須是主要發展方向。
任凱把解決當前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難題寄希望于業內討論多年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在他看來,一定的強制性還是推進新能源發展的良好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