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如何突破
去年以來,國家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別是擬定超出市場預期的0.42元/度的度電補貼標準。但記者了解,多數企業對分布式光伏多持觀望態度,期待著更加細致的地方政策出臺。
在A股光伏發電板塊,這種觀望情緒也普遍蔓延,如出一轍:搭建兆瓦級以上的大型電站項目,在審批相對簡化、并網相對便利的中西部地區,投資收益更有保障。且大型電站對于消化自身積攢的硅片、電池板等巨額存貨作用明顯。而投建分布式光伏電站,目前審批、財稅、并網等政策還未梳理清晰。銀行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貸款門檻也很高,這對于80%的項目資金有賴于銀行的分布式項目來說,“誰都不敢輕易去趟這灘渾水”。
對于各方期待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國家能源局等政策部門一直都在緊密關注,并醞釀在此前基礎上調整完善。4月底,國家能源局會同國開行、人民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與光伏企業代表座談,以共商化解投資分布式光伏“融資難”問題。
有大型光伏企業高管表示,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對分布式光伏電站融資比較冷淡!跋My行能放低門檻,讓分布式光伏項目貸款能實現標準化,也希望在政府部門支持下能獲得一些產業基金的支持。”
不久前,“綠色能源裝備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圍繞分布式光伏進行了詳細解讀,對于受制于資源問題、收益風險、融資困難三個方面的制約,專家認為,為了讓這一行業獲得較快發展,需要從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對于資源問題,應當制定政策,使政府有權統一支配其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屋頂資源,而不是由投資者每家每戶去談判。另一方面,對于新建的屋面,政策應規定必須滿足安裝屋頂光伏電站的條件。
有關電費收取問題,由于投資者與用電企業在電費結算上直接對接,存在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等問題,建議由國家電網公司統一代收電費,投資者可向國家電網公司支付一定的代收費用。
而融資難的問題,可在風險量化的基礎上,通過融資模式的創新,圍繞光伏項目的核心價值--運營期間可以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來進行信貸分級管理并開發后續金融產品實現證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