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將向光熱轉移
中國證券報:你提到未來募資將主要投向光熱領域,在公司未來發展規劃中,光熱會不會超越光伏,成為公司主要的業務發展方向?
薛黎明:是的。在光伏領域,中海陽除了在產業鏈后端的EPC環節排名靠前外,其他領域并不具備太多優勢。盡管目前光伏業務對公司主營收入貢獻仍是最大,但企業未來的成長,需要定位在一個更具開創性、更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一個更細分、更專業的市場,對于中海陽而言,光熱發電具備上述要素。
未來幾年,光熱發電占公司主營收入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公司將逐漸實現由光伏發電向光熱發電的戰略轉型。光熱發電的業務模式,也將由光伏研發+銷售的啞鈴型模式,轉向研發+制造+銷售并重的模式。中海陽對于光熱發電的投入,將不僅僅限定于槽式一個技術路線。目前看來,公司第二輪融資投到光熱發電領域是完全正確的,成都基地使公司已經擁有了光熱發電主設備制造和光熱電站EPC的能力,如果當時這些錢投到光伏,那么如今企業可能連維持都困難。
我認為,未來太陽能發電行業,大型地面電站,應該由光熱發電主導,光伏發電則以分布式為主。光熱發電的技術優勢,可以很好地和傳統化石能源結合起來。在未來的10到20年內,光熱發電在煤、常規油氣、非常規油氣開采、運輸領域的聯合應用,其市場容量將極為巨大。國內現有光照資源一、二類地區的煤田、油田節能降耗、產能優化就能創造出一個過千億元的光熱市場。
不過,在近幾年內,光伏發電的絕對市場份額肯定還是大于光熱,因此我們對光伏的業務也不會放棄,未來光伏業務將以集團事業部的形式存在。
中國證券報:請對未來光熱發電的單位千瓦造價、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做一個預測。
薛黎明:我預計今年推出分區劃分的光熱固定電價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先推出一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結合項目自身情況,核準各項目上網電價,待這批項目建設及運營基本成熟后,再進一步推出光熱發電標桿電價。
按照目前的進度,我預計5年以后,光熱發電單位千瓦造價應較現在降低50%左右,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應該小于等于同一時期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
中海陽公司董事長薛黎明預計,5年以后光熱發電單位千瓦造價應較現在降低50%左右,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應該小于等于同一時期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