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與禹城結緣于2010年11月底的一個周末,德州及禹城政府領導親赴漢能總部北京,簽訂期待已久的協議——漢能將在禹城投資220億元建設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和500MW光伏發電站兩個項目。這距離雙方第一次接洽僅僅73天。
地處山東省西北部的禹城雖然距離濟南1小時車程,距離北京也僅4小時車程,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但在經濟發展上尚屬于欠發達地區。這兩個大項目的到來,毫無疑問讓禹城十分期待。
在雙方接洽初期,禹城方面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從項目的洽談、簽約,到落地、開工、建設,再到為企業環評、土地審批、申請國家扶持提供保姆式服務,并在項目初期提供無償辦公場所。薄膜電池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后,禹城還幫助項目進行廢水處理廠、變電站、天然氣接收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投入15億元高標準建設振興大道、創業街等13條總長20公里的道路。
2012年4月28日,禹城漢能公司4條非晶硅鍺三疊層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宣布正式量產,禹城高新區和漢能為此舉行了隆重的投產儀式。而后續的發展卻讓當地政府有些困惑。一期規劃產能250M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量產當年營業收入卻不足2000萬元。
“2012年實際上沒怎么生產,一直這檢修,那檢修的。”禹城市經信局副局長趙軍說。據禹城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項目2013年產能已經擴大到300MW,但全年營收仍然不足3億元,而當初該項目規劃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到25億元。記者嘗試向漢能核實上述銷售數據,但沒有收到答復。
禹城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漢能項目之所以營收比較少,是因為光伏全行業性的產能過剩和歐美“雙反”影響。可事實上,光伏“雙反”并不涉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也公開稱薄膜太陽能行業是技術導向型的,市場并不過剩。
光伏帝國
漢能2009年進入光伏領域,此前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公司,旗下控股或參股了14家水電站,權益裝機容量相當于2.3個葛洲壩[0.00% 資金 研報]電廠。從未涉足光伏領域的李河君當年就拋出了2GW的光伏投資計劃,而行業龍頭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也不過1.8GW的產能。
此前數年,在國家大力支持和各地方政府努力推動,以及歐洲多國政府出臺光伏補貼政策背景下,中國光伏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尚德、賽維等光伏企業炙手可熱,施正榮在10年間,從一名籍籍無名的創業者躍居為中國首富。
作者:劉俊卿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