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農田十多年了,但被稱為“江蘇賣電第一人”的朱啟杰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陽光”。
去年6月,他在揚州江都區丁伙鎮的老家樓頂上,支起了23片光伏電板,這些電板把陽光轉化為電能,他把多余的電賣給供電公司。
陽光好的時候每天能發電20多度,陰天也有10度左右。去年6000度發電量(其中有兩
揚州市江都區供電公司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多數企業實行兩部制電價,除了電度電費之外,還有基本電費,平均每度電花費達到或接近1元。如果企業投資光伏發電,不僅可以拿到國家光伏發電補貼每度電的0.35元,還可以節省1元電費,每度電的發電效益就是1.35元。
這個投資效益比朱啟杰的每度發電效益大約0.9元還要高出50%。因此對企業來說,只要6年就能收回成本。
2012年,江蘇正輝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開始從事光伏太陽能發電。目前有66兆瓦的光伏發電容量,占江蘇省的12.5%,建成后每年有6441萬度發電量。
該公司副總經理姚盡瘁稱,他們從國家金太陽工程項目發展起來。金太陽工程根據項目建設進度發放補貼。但分布式光伏政策出來不久,金太陽工程也不再給新建項目補貼。
姚盡瘁說,因為補貼較高,金太陽工程項目收回成本需要5年。而分布式光伏項目通常只有度電補貼,要收回成本需要10年。
據姚盡瘁了解,全國范圍內,真正因度電補貼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幾乎沒有,而且大多是從金太陽項目“過渡”來的。
姚盡瘁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屋頂難找”。很少有企業主動找上門要求安裝光伏電板,即使被勸說后安裝了,也對電的質量有所懷疑。
同樣需要“掃盲”的還有銀行業。多數銀行對光伏發電不理解,一聽光伏就很敏感,不愿意貸款。
姚盡瘁解釋,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應用產業,屬于光伏產業的下游階段,不能與光伏生產行業相比。
另外,他們不像供電公司收電費有“強制手段”,因此收電費時往往要看人臉色。
安全隱患不可忽視
個人光伏發電是否在跟供電公司“分蛋糕”?
魏以宏介紹,去年整個江都區的售電量是30.22億度,分布式光伏發電量占比極小。個人光伏發電占比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個人光伏發電進入電網,對電網本身可能造成的沖擊,以及對電網安全運行可能造成威脅。因為天氣變化,太陽能發電會不穩定。供電公司更喜歡安全、穩定、連續的優質電力。
作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