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背膜是一種位于太陽能電組件背面的光伏封裝材料,在戶外惡劣環境下保護太陽能電池組件抵抗光濕熱等對電池組件的侵蝕,F階段,太陽能電池組件主要原材料除背膜外均已實現國產化。而背膜的主流產品——復膜型背膜所需的高品質膠粘劑技術被歐美日等過少數企業壟斷,導致國內復膜型背膜企業缺乏核心技術,且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中來光伏走了一條創新之路,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涂覆型背膜。目前,中來光伏主營業務為太陽能電池背膜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涂覆型背膜(中等表面能四氟型太陽電池背膜)。經國家相關部門鑒定,確認該產品在粘接性、耐候性、阻隔性、電氣絕緣性等方面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中來光伏太陽能電池背膜的產量和銷量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105.18%和109.60%。盡管如此,涂覆型背膜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僅為6%至7%,較之復膜型背膜,數量級品牌認可度均明顯弱勢。
招股書顯示,中來光伏共擁有已獲授權的專利30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22項。同時,該公司也是國內首家同時通過德國、美國和日本相關機構太陽能背膜認證的企業。
中來光伏的的上市之路始于2011年初——距其成立僅3年時間。其發展之快,由此亦可見一斑。
中來光伏在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應收賬款也一路飆升。2012年度,中來光伏的應收賬款由2011年的2958萬元增加到9169萬元,增加210%;2013年應收賬款增加不大,但應收票據由2012年的895萬元增加至8069萬元。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來光伏80%左右的業務來自前5大客戶,而他們都是光伏“巨頭”,某種程度上只能忍受延期付款。顯然,作為在整個太陽能電池組件總成本中占比較小的配套廠商(背膜產品占整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只有3%?5%),中來光伏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并非高高在上。
報告期內中來光伏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分別是84.20%、82.26%和77.34%。其中,中來光伏對韓華新能源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收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1.66%、48.86%和33.98%。值得一提的是,受行業經營環境不利變化的影響,韓華新能源2012年度、2013年度出現較大虧損,其凈利潤分別為-15.63億元和-8.74億元。中來光伏方面坦承,如果其主要客戶經營等發生不良變化或合作關系生變,將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較大影響”。
采購方面,中來光伏的主要供應商有東材科技、南洋科技、杜邦鴻基、佛山多能、裕興科技等公司。2011年至2013年,中來光伏對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83.55%、75.25%和73.64%,供應商集中度較高。供應商集中度較高容易引發一系列風險,如果中來光伏主要供應商無法繼續為公司供貨,公司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及時進行生產,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另外,報告期內中來光伏太陽能電池背膜產品的平均售價分別為42.37元/平方米、31.80元/平方米和23.33元/平方米。雖然期間原材料價格也有大幅下降,中來光伏成品率不斷提高,但其主營業務毛利率還是由2011年的52.65%下滑至2013年的47.88%。近年來光伏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如果供應商無法配合公司調整產品價格導致公司利潤下滑,都將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
如若本次IPO成功過關,“非主流”的中來光伏如何應對歐美澳聯手“雙反”帶來的行業波動風險?亞洲市場能否成為光伏行業真正的、可持續的“新引擎”?中來光伏于2012年以自有資金部分開建的募投項目前景又如何?我們將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