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站融資創新是大勢所趨
電站金融化是大勢所趨。在產業鏈利潤格局重構的背景下,電站是本輪光伏周期最受益的環節,兼具高增長和高盈利。未來光伏電站的金融屬性會越來越強,依托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和收益明確的特點,電站類似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產品,具備證券化的基礎,未來會激發各種商業模式和融資模式的創新。
行業處于爆發前夜,金融工具是催化劑。光伏電站項目與房地產在經營模式非常相似,投建后可以通過售電和租賃實現穩定的現金流。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分布式處于啟動初期,電站行業處于高速成長階段,2020年左右有望實現平價上網(擺脫補貼的限制),各種融資模式創新將帶來源源不斷的資本支持。
目前銀行仍是光伏電站的主要融資渠道,加杠桿后的電站IRR由10%提升至15%-20%,ROE由8%提升至14%。但目前銀行對分布式貸款尚未放開,還不能接受以電站收益作為抵押的貸款,必須實物抵押。分布式的融資瓶頸在于其運營風險高于地面電站,上述核心問題如果得到有效解決,融資難題將迎刃而解。近期銀行集中在做分布式項目的風險管控調研,隨著保險介入和細則政策明朗,銀行貸款有望逐漸放開。
民企在債權融資方面相比國企不占優勢,但體制靈活、模式創新和執行力相比國企有一定優勢,依托利潤釋放、業績彈性和商業模式創新,結合國內資本市場比海外具有高估值的優勢,在較高價位進行股權融資,將實現融資性增長。
眾籌是解決分布式融資的方式之一,但短期難成為主流。眾籌屬于股權融資,2014年2月國內聯合光伏試水眾籌模式,是光伏企業“觸網”的第一步。聯合光伏在首個項目達成后,計劃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美國的Mosaic也推出光伏眾籌平臺,2011年5月成立以來已募集超過600萬美元,為超過18MW項目提供融資服務。不過,眾籌模式的問題在于:電站融資規模很大,但眾籌之前涉及的科技、影視和技術項目的集資規模都很小;法律上暫未做出明確的界定;缺少擔保,一旦項目出現風險,投資人難以追索權益,影響大規模融資的能力。
阿里巴巴日前計劃推出理財產品定期寶,光伏電站資產或列入該產品投資范圍。如果成功,光伏電站融資模式將出現顛覆式變化。電站作為收益穩定的投資品種之一,非常適合從互聯網渠道融資。預計未來電站運營商有望攜手互聯網巨頭,以20年電站收費權做質押推出理財產品,定價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出一定百分比,安全性方面可通過善后基金、保險和銀行授信解決。
目前運營商仍處于籌備和摸索期,但未來將成為一種趨勢。對于公眾來說,互聯網金融為其提供間接投資電站的便利途徑,使分散的個體可享有電站運營收益,推動光伏進入全民投資和分享時代。
融資租賃公司可為電站的建設運營提供直租和售后回租的服務。以愛康科技與福能租賃合作為例,考慮租賃費和手續費,預計資金成本在10%左右,利率較高。這種類資產證券化手段可提高電站項目的財務杠桿比例(二次加杠桿),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盤活電站資產,對電站運營商突破融資瓶頸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資金成本的上升影響短期利潤釋放,但IRR和ROE都有一定提升,適合快速擴張、搶占資源的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