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2 6月9日13時德國與周邊國家電力進出口情況
可以看出,德國光伏出力最大時,大量向荷蘭、丹麥、法國、捷克、奧地利、瑞士出口電力。這一點不難理解,德國與周邊國家通過萊比錫電力市場進行交易。當德國中午光伏大發之時,電力系統供應充足,電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周邊國家可以按照非常便宜的價格從德國進口電力。以此,光伏電量是消納了,爭議和問題也就產生了。德國光伏是得到高額政策補貼的,大量電量出口德國也就意味著德國將昂貴的光伏電量廉價賣給了周邊國家【注:2012年全年有56個小時的交易電價為負】,國內光伏補貼也就隨之流出國外。但筆者認為,盡管光伏發電與出口電量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但光伏上網之后就無法分辨出是光伏電還是煤電,所以,將出口電量視為光伏電量,似乎也有不妥。此為后話,這里暫且不論。
問題三:德國電力系統已經相對成熟完善,未來電力需求增長有限,將來電力系統主要是更新替代退役設備,電力投資需求不會有特別大的增加?
回答三:否。作為發達國家,德國未來電力系統仍然有非常大的投資需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電源投資需求仍然很大。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由于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具有不確定性,為了保證新能源發電幾乎為零的極端條件下,也能滿足用電需求,必須要有充足的常規電源作為備用,也就是說未來裝機裕度會越來越大。常規電源的投資需求仍然存在。二是電網投資需求仍然很大。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不僅國內配電網要進行相應的改擴建,輸電網也需要擴容建設。此外,跨國互聯電網也是未來德國電網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以便充分利用歐洲大系統資源,提高本國新能源開發比重。
圖3-1 德國規劃建設的三條南北走向高壓輸電通道示意圖
根據有關研究,到2024年,德國需要新建2100公里直流線路和1500公里的交流線路,并對4900公里的現有交流線路進行優化加強,預計總投資約220億歐元。德國規劃建設的三條南北走向高壓輸電通道示意圖。國際能源署(IEA)研究表明,未來能源、電力及電網投資不僅要發揮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制定出吸引投資的政策機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