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安裝一套小型太陽能設備,不僅可以得到一筆安裝補貼,還能通過并網發電獲得固定收益。如此,5到10年就可以收回所投入的全部成本。通過這樣的成本回收機制,德國新能源基礎設施和發電能力得以快速推進。
不過在此過程中,由于對新能源產業的巨額補貼被轉嫁給了消費者,導致電價節節攀升。降低電價成為德國未來能源轉型的主要目標。
私人小型太陽能設備大約占到了太陽能發電總量的10%
7月23日這一天,德國巴伐利亞州古森豪森鎮居民馬丁·科倫勒家屋頂上的太陽能設備一共發電25.08千瓦時,按照每千瓦時57.4歐分的售價,科倫勒這一天的收益是14.4歐元。這個月,他的光伏太陽能一共能收益差不多253歐元。
從2004年7月安裝以來,這套光伏太陽能設備已經給科倫勒帶來了總計3.2萬歐元的收益,當初的投資成本已經收回。像科倫勒這樣在屋頂上安裝一套功率為5千瓦時的小型光伏太陽能設備,投資成本約為2萬至3.5萬歐元。按照德國2000年推出的《新能源法》以及之后陸續的修訂,安裝就能獲得補貼。這樣下來,投資成本5—10年基本都可以收回。
通常,德國私人用戶安裝的光伏太陽能設備功率在5—10千瓦之間,現在,這些小型的光伏設備已經大約占到了德國光伏發電總量的10%。
德國聯邦太陽能經濟協會是當初推動修訂《新能源法》的主要力量之一。該協會會長卡斯滕·柯尼希表示,《新能源法》規定了光伏設備運營商可以優先并網發電,并獲得足夠能夠收回成本的收益。正是基于能夠有效收回成本的機制設計,德國的新能源發電基礎設施不斷建立起來。
另外,和別的國家把光伏設備安裝在地面上不同,德國大多安裝在屋頂上。柯尼希表示,德國土地資源貧乏,德國聯邦政府限制在地面上尤其是耕地上安裝太陽能設備。德國聯邦經濟部新聞處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將光伏設備安裝在需要用電的地方,是最理想的狀態。因此,住宅和工業廠房的屋頂最為適合,因為不占用額外的土地資源。
過去十幾年德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了90%
德國聯邦經濟部新聞處的這位官員向本報記者介紹,德國包括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電力所占份額目前達到了25%,其中太陽能發電約占5%。柯尼希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德國安裝的光伏太陽能設備達140萬個,總裝機容量約36吉瓦。今年6月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記錄到的太陽能發電峰值一度達到電網負載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