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消息,雖然美國監管機構與中國關于太陽能組件的長期貿易爭端仍在繼續,但這起案件已經開始重新塑造該行業,讓中國之外的生產商頗受鼓舞,而且還抬升了太陽能開發商購買組件的價格。
周五,美國商務部又朝著這一方向采取了另一項舉措,認定中國太陽能公司在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美國市場傾銷產品,因而將對其加征10.74%到55.49%的關稅。此前,6月份的另一項判決認為,中國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受益于不公正的政府補貼,因而對其征收19%到35%的高額關稅。
雖然周五的裁決與6月的一樣,都屬于初判,還可能發生變化——最終裁決將于今年出臺——但6月實施的較高關稅已經給市場帶來了明顯影響。從那時起,太陽能組件的價格上漲了大約10%。開發商和分析人士稱,對英利和尚德等一些主導市場的大型低成本生產商的需求因此開始降低。
不過,這種情況對于其他企業有好處,因為它們的產品突然開始具備競爭力,公司也獲得了一些新業務。在與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幸存下來的美歐洲生產商已經開始顯露復蘇跡象。
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圣馬特奧市的SolarCity公司是一家增長迅速的屋頂太陽能設備供應商。公司最近宣布,它將從挪威生產商REC太陽能(REC Solar)手中購買至多240兆瓦的太陽能組件,并且已收購初創企業Silevo,計劃在布法羅生產太陽能組件。最初提起訴訟的是位于俄勒岡州的生產商太陽能世界工業(美國)公司(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它最近也從中獲益,達成了向安裝公司RGS能源(RGS Energy)出售設備的交易。
“我們正在爭相購買帶有韓國、日本和馬來西亞制造的太陽能電池的組件,”俄勒岡州尤金的太陽能組件進口商Grape Solar公司的總裁及創始人袁海洋(Ocean Yuan)稱。他還表示,6月的判決所產生的影響在舊金山本月舉行的一次大型行業會議上明顯展現了出來。為數不多的中國企業甚至連展臺都沒設。它們曾占據整層場地,如今卻只聚集在一個小角落里。
“只有少數幾家中國生產商在會上進行了展示,”他說。“曾經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