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賽維LDK在江西新余馬洪硅料廠舉行復產儀式 新華社圖
停產兩年多的江西賽維LDK馬洪硅料廠近日舉行了隆重的復產點火啟動儀式,并對外宣稱這是“公司全面復產的一個新起點”。但冷氫化技術的先天不足以及人才、成本等方面的問題,仍給這一號
“我們對馬洪硅料廠的復產前景并不看好。”國內一位熟悉行業內情的人士表示,雖然賽維LDK進行了冷氫化項目改造,有助于降低一些成本。但該項目早前投資成本過高、工業電價相比西北地區缺少優勢,預計產品成本不可能低于目前國內主流廠家的成本,競爭力偏弱。
據另一位光伏龍頭企業負責人透露,賽維馬洪項目停產前的成本高達40美元/公斤左右,即便經過了冷氫化改造也很難降到足夠低的水平。
資料顯示,多晶硅最近報價在16萬至16.5萬/噸(含稅),折美元不含稅價為22至23美元/公斤。
“首先是投資太大折舊受不了,之前開工不足也導致費用攤得多。”該負責人稱,這一1.5萬噸的項目投資高達120億,是其他項目的兩到三倍,使得其成本很難迅速下降。
不僅如此,對多晶硅降本意義重大的閉路循環也存在問題,“賽維項目的氫化有兩個不足,一是熱氫化效率低能耗高;二是氫化能力本身不足,不能將四氯化硅副產物都轉化為三氯氫硅原料,只能外購三氯氫硅維持生產,這導致成本很高。”
據他透露,賽維此次共花了4個億投入氫化改造,但還是不夠,“起碼要再投10多億,不然都開滿了也仍有30多萬噸副產物需要處理。預計1.5萬噸不會全開,因為副產物處理不過來。”
此外,用電成本現在也已不低,“之前聽說他們想搞自備電廠,但什么時候能供上就不知道了。而關鍵難題還是電耗高。由于系統舊,單位電耗要達到100多度,和國內外先進廠家的60度以下還是有距離。”
“這個項目最大的問題還是人。”上述人士表示,之前由于項目一直開不起來,該廠很多人才都流失。而這一問題很嚴重,因為多晶硅是個大系統,較之可單臺機運行的硅片、電池、組件項目,達產難度要大得多。
事實上,之前國內就有不少多晶硅項目都曾因技術儲備不夠、人才不足而始終無法達產,不少項目開開停停,最終還是停產。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最大單體多晶硅項目的記錄目前早已歸屬另一家行業龍頭保利協鑫,后者有3條1.5萬噸生產線,加上其他單線,單體規模高達6.5萬噸。
民生證券分析師黃彤認為,化工項目復產一般都要經歷調試階段,預計馬洪硅料廠要到明年才會出現放量,對今年市場影響不大。
“雖然馬洪硅料廠在價格方面缺少優勢,但明年某階段如果放量,還是可能會擾亂市場。”多晶硅行業人士分析稱,明年上半年國內外主要硅料生產商均有放量計劃,屆時或令硅料價格承壓。
2014年上半年,賽維LDK硅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90%,達到近15億元。
作者:陳其玨 王文嫣 龔維松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